东征近一年,尽管有着沈河这个心腹在工部主持着大局,又有着马齐这个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的不时帮衬,可诸般事务还是不可避免地积压了不老少,不是沈河不勤勉,而是有不少事是沈河无法做主的,只能等着弘晴来处理,时日一久,积压的文档自也就少不到哪去,没得奈何,弘晴一到了部,便忙得个不亦乐乎,这不,一连两天的时间,几乎都埋在了文档堆里,连个喘息的空档都难有。
“禀王爷,刘掌柜派人递来了话,说是请您得空去小串子胡同走一趟。”
忙忙忙!今儿个一大早到了工部,弘晴又忙乎上了,手中的笔自打抓起来开始,就始终不曾搁下,这一忙就忙到了天将午时,刚想着休息一下,就见李敏行急匆匆地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几个大步抢到了文案前,一躬身,紧赶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哦?”
一听这话明显蹊跷,弘晴不由地便是一愣,没旁的,刘思泽乃是个谨慎人,若不是大事的话,他断然不会派人找到工部来,而今既是派了人来,又不曾有所交待,足见此事相当之机要,一念及此,弘晴自也就不再多犹豫,这便起了身,不动声色地交待道:“备车,去小串子胡同。”
“喳!”
弘晴既是有了交待,李敏行自不敢稍有怠慢,紧赶着应了一声,匆匆退了出去,自去招呼诸般人等不提。
“属下等叩见王爷!”
小串子胡同在西城,离着工部倒是不算近,可乘着马车前去,也不过就是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而已,待得一行进大门,早已在门口处候着多时的刘思泽与曹燕山等人自不敢怠慢了去,纷纷跪倒在地,齐齐大礼参拜不迭。
“且都平身罢。”
东征归来已有三日了,只是诸事缠身,弘晴这还是第一次到小串子胡同,阔别年余,再次见到刘思泽等人,弘晴心中自不免颇为感慨,可也没多言,仅仅只是声线平和地叫了起。
“谢王爷隆恩。”
再次见到了自家主子,一众“尖刀”高层们自也激动得很,不过么,却是不敢失了礼数,齐齐谢了恩之后,这才起了身,由着刘思泽上前一步,躬身摆手道:“王爷,您里面请。”
“嗯。”
弘晴心挂着事儿,自也没甚言语,点了点头,便由刘、曹二人陪着一道进了书房,自有下人们紧赶着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
“禀王爷,属下今日一早接到安徽、山西、山东等地之飞鸽传书,说是官场民间皆在传言《京都条约》一事,反对之声甚嚣尘上,属下自不敢大意了去,又着人在京师探查了一番,赫然发现京中民间也在传扬此事,据查,落第举子杨光年、田秉义等数人纷纷著文抨击《京都条约》,属下已将诸人之文章收录在此,还请王爷过目。”
事关重大,刘思泽自是不敢轻忽了去,待得奉茶的下人们方一退下,刘思泽便即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一叠文稿,一边述说着,一边将文稿递到弘晴面前。
嗯哼,动作好快么,嘿,这帮狗东西还真是能折腾!
一目十行地将那叠文稿看完之后,弘晴的脸色虽平静依旧,然则心底里却已是波澜大起了,此无他,尽管尚未有明显的证据,可弘晴却已是猜到了四爷与八爷联手而为的策略之所在,这等营造舆论攻势的手法,乃是打算朝野夹攻以求阻碍《京都条约》之通过,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从根子上掐断弘晴的财源!
事情显然有些棘手了,四爷与八爷的同流合污固然早在弘晴的预计之中,可却并未预计到这帮家伙居然不择手段到这般地步,竟然玩起了公车上书这等犯大忌的手法——自古以来之帝王,莫不信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么个信条,纵使有着开明帝王之称的老爷子也不例外,四爷等人如此行事,就算是胜了,也一准要遭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