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团省委上次搞的那个支教活动的方案,我看了,很好,很有创意。”
张光明转向柳俊,说道。
柳衙内本来正在吃梨,闻言忙即放下手中的梨子,挺直了腰杆,点头答道:“多谢张伯伯夸奖。”
张光明摆了摆手,说道:“这不是夸奖,是有感而发。育人乃兴邦之本,我们省里,确实还有许多贫困落后的地方,教育不发达,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辍学的情况很严重……”说到这里,张光明微微叹了口气,语调变得比较沉重:“……没有文化,以后进入社会就没有竞争力,这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而是一个带有普遍代表性的全局性问题。你们这个支教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
见张光明动了感情,柳俊便说道:“张伯伯,贫困落后,有时不仅仅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主观上也有原因。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群众,思想观念很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生的观念和新生的事务。这个才是根本的问题。老是窝在一个地方,不走出去看看,见见世面,开阔一下眼界,落后的状况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的。我和白杨同志,当初计划搞这个支教方案的时候,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希望这些应届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但将文化知识带到落后地区去,还要将外边有用的信息,将新的思维和思想都带过去,在改变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改变群众的思想结构!”
“说得好!”
张光明轻轻拍了一下茶几,神情有些振奋。
“柳俊,这个思路很对头!”
柳俊便欠了欠身子,谦虚地道:“我也就是纸上谈兵而已,当不起张伯伯这么夸奖!”
张光明摆摆手,说道:“柳俊,今天你是来我家里做客,也就是随便聊聊,不是什么正式的谈话,你也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紧的。”
柳俊便连连点头。
张光明沉思道:“以前我们也曾组织过干部下乡,效果不是很理想。”
“张伯伯,干部下乡和大中专毕业生支教活动,我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柳俊说道。
“哦,说说看,区别是什么?”
“本质的区别在于身份不同。干部下乡,是带着指点和领导的心态下去的,比较习惯于发号施令,一般不会坐下来和群众深入交流意见,了解群众真实的想法。我们的群众,实话说吧,对于干部有一种天然的畏惧心理,干部不真正沉下去,群众不会和你交心的……”
说到这里,柳俊顿了一下,留意张光明的反应。
“嗯……接着说,接着说……”张光明笑了一下:“你这个柳俊,我不是和你说了,有什么说什么吗?干嘛瞧来瞧去的?”
一番话又说得大家笑了起来。
张嘉玮望着柳俊,神情复杂。
这小子,是个角色!
以前来家里拜访的官员多了去了,许多干部的年龄远比柳俊要大,职务也要高得多,在张光明面前无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像柳俊这么表现出位的,可谓少之又少。
“好的,张伯伯……我觉得这次安排去支教的大中专毕业生,最起码呆在乡村的时间就要比下乡的干部们长得多,少也有一年吧?又天天和学生以及家长们打交道,比较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获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说出来的话群众会比较相信。”
张光明微微颔首,说道:“那么在这些学生去到乡村之前,你们团省委是不是有一个短期的培训计划?首先就要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嘛。”
柳俊连连点头:“张伯伯的指示太英明了,我一定会转达给我们团省委的领导知道。”
张光明就笑了。
“什么指示不指示的?就是一个建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