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写着写着睡着了,现在才发,抱歉~
另外,祝允儿生日快乐!
虽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两个市场,但在技术角度出发的本质意义上,互联网是没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分只是一个伪命题。
因此,即便扎克伯格从未涉足过移动互联网市场,可是当安俊赫将他对jmap的构思概括出来,哪怕依然比较含糊,扎克伯格还是立刻明白了jmap的重要性。
这份重要性,就体现在“移动”这个单词上面!
过去几年,三网合一的说法早就不新鲜了,人们早就确定,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必定要与电信网络进行渗透和兼容,在这个前提下,就像上面提到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没有区别,之所以加上“移动”作为区分,只是人们在推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发现电信网与互联网融合后的网络,因为终端设备的变化,增添了一些以pc作为终端的传统互联网不具备的属性:移动性!
当然,pc终端也有移动性,台式机或者笔记本,它们都可以移动,只是移动性较差而已,相比之下,手机的移动性无疑就要强得多,于是,仅仅这样因为便携程度的一点点变化,就诞生了两个不同的市场!
这是因为,以手机作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具备两个pc端无法具备的特质——1,随时;2。随地!
扎克伯格忽然想起,一个多月前,就在旧金山的苹果零售店,mace放进口袋,又拿出来!
很简单的动作,然而代表的,却是整整一代的技术革新。乃至人们习惯的改变。
想起对方曾经站在台上。问下方以及电视机前的所有人,“你们看到了什么?”。
《纽约时报》看到了“智能世界”,《华盛顿邮报》看到了信息革命,《时代》说他们看到了一个产业光明的未来……但在今天……一支啤酒瓶从扎克伯格手中滑落。咚的脆响声中。泛着泡沫的啤酒洒落出来。空气里溢出了淡淡的麦芽香气,他震惊地望着眼前安俊赫那张早已熟悉,又似乎极为陌生的脸庞。
……见鬼。所有人都猜错了……
是的,移动性!
当互联网被赋予了移动性的时候,当“随时随地”的特质添加进了互联网服务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在进行一次浩大的推翻与重建。因为人们的习惯已经随着“移动性”的添加而改变了,人们开始习惯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登上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手机的便携性,让人们上网的时间不再统一,在变得“碎片”,而“碎片”的信息获取时间,则带来无限可能。
毕竟人类不是机器,不可能一切都按照固定的程序运转,将所有事情都有条理的进行规划。“几点几分该做什么事”,这种明确的计划,只适合用在重要事务上面,而不可能应用在生活中,日常生活里,人们的各种需求通常也是随机的,碎片的,而非集中在一个时间段。
仔细回忆一下,安俊赫早在jmap诞生之初,那场在face波ok召开的会议上面,就已经讲述那些可能,只是当时没有人注意。
站在街边等车时,或许会想要订购一杯咖啡;工作累了,或许会想订购一份快餐;无聊时或许会想找一个同城的陌生人聊聊天;心血来潮的一闪念,或许会想看看附近商场今天的商品特价……等等等等,这些由移动互联网发展出的,涉及到生活服务、社交等等无限的可能,因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而丰富多彩,同样也因移动性,使它们都必须应用到一样属性:
用户的“位置”!
如果安俊赫的“预言”成真,未来有5000万甚或1亿人使用iphone,服务于这5000万、1亿人的应用市场,都要使用植入iphone的jmap提供的“位置”数据,那么,jmap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