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朵里,基本上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正听进去的没几个。

    而究其原因,要从两方面说。

    首先第一方面,他说的东西太过理论化学术化了,什么货币投放量、什么gdp比重,这些东西说起来是一套套的,但是真正的股民,又有几个懂这些?

    你在台上高歌一曲阳春白雪,即使唱得再委婉动人,可台下的都是下里巴人,人家不懂这个。结果自然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台下的股民们对杨致远实际上并不太信任。

    股市走熊了整整四年,在这四年期间,营业部的潘经理为了拉升业务量,没少让杨致远鼓动客户们买股票。

    杨致远也是被逼无奈之下,一次次地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一味地唱多市场。结果自然是听信了他的话的股民买一次套一次。

    吃了很多次亏以后,股民们都学乖了。事到如今,纵使杨致远再口绽莲花也已经没多少人还愿意相信他的话了。

    那么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杨致远的话,为什么还要风尘仆仆地跑来听讲座呢?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答案是弯月路营业部在这场杨致远的讲座之后,还准备了另一位分析师的讲座。这次来听讲座的,其实都是冲着那个人来的。

    仔细来说,这位分析师并不是弯月路营业部聘请的专职分析师,而是一位纯粹的民间炒股高手。

    这位民间高手姓吴,50来岁,具体叫什么孙皓阳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大家都叫他吴老师。

    吴老师体格很魁梧,190公分的个头,剃一个板寸的发型,在上海人中算是非常罕见。

    后来有一次和孙皓阳聊天的时候吴老师曾经透露过,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运动员,貌似是打水球的。有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他没说,但是估计是没啥特别辉煌的经历。

    另外据说他还有一个硕士学位,什么专业不清楚,但是不管是学的什么,这个岁数的人能有硕士学位的那绝对是凤毛麟角,在这个年代一般这个年纪的人能有个大专文凭已经算是高学历了。

    这位吴老师的炒股经验非常丰富,是中国证券市场诞生以来的第一批股民,自从购买认购证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涉足股市了。

    细心的话你还能发现,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过,这个人在十多年前还曾经指点过孙皓阳的父亲也就是孙策炒过股票,那个股票的名字叫三纺机。

    孙策当年曾经在吴老师的指点下从三纺机这个股票上赚了1000块钱,只可惜后来他贪心不足,不但全部输光,还倒欠了巨额的债务。

    往事不堪回首,这里就不多提了。

    吴老师是天河证券弯月路营业部的专职证券经纪人,也就是给营业部拉客户,然后通过拉来客户的交易佣金收入获得提成的一种工作。

    证券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收取的交易佣金最高不得超过交易费用的千分之三,而实际上这个年代上海证券公司的佣金都远低于这个标准。

    一般股票交易现场委托的佣金为千分之2.5左右,电话委托是千分之2,网上交易的佣金在千分之1至千分之1.5之间。

    另外如果客户资金量或者成交量巨大的话,这个价格还可以再谈。比如前文亮晶投资公司的佣金费率就谈到了万分之四。

    (到2015年,因为费率制度调整上海地区网上交易佣金已经普遍降到万五至万八,大资金万二万三)

    当然这个年代网络还不是那么普及,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股民来说,大部分都不会上网。所以证券公司差不多一半业务是来源于电话和现场委托。

    经纪人手上客户的佣金则是另外按照特殊标准设定的。比如吴老师拉来的客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