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弘文是起个大早没错,他也开了一辆不错的车,但到达安和医院的时候时间却已经到了十点,实在是路上太堵了,苏弘文下了车不由琢磨着以后上班还是骑自行车吧,开车实在是伤不起。
抬头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安和医院苏弘文唏嘘不已,这里并没什么太大的变化,门口到住院楼这段路两旁的树还是他实习时候的那些树木,只是这些树长得更粗大了,枝叶也比以前更加茂盛。
这条路依旧是纤尘不染,也依旧是人来车往,路的一头似乎也不是医院这种大多数人不乐意去的地方,尽头反而像是集市,无数的人、车挤在这条路上心情有些不好的向“集市”走去。
跟这条路相邻的一条路是通往门诊大楼的,人更多,颇有些接踵而至的意思,指挥交通的几位门卫大爷依旧是声音嘶哑着指挥交通,但效果似乎一般,来医院看病的人可都没什么谦让的意思,心里都一个念头——尽快进去把自己的病或者亲人的病看好,于是这些人对门卫大爷的指挥置若罔闻。
但好在安和医院的道路经过了好几次扩建、改建,通往住院楼、门诊楼的路足够多也足够宽,到不至于出现堵车的现象,并且有专门的120救护车专用通道。
看着密集的人头涌动苏弘文是在一次见识到了安和医院的风采与繁忙,到底是华夏最好最大的医院,虽然穆熙华说省医院跟安和医院比就差了一点点。但就冲眼前的情况两家医院相比可不是差的一星半点。
作为华夏最好的医院安和医院的绿化建设也是相当好的,一点不比国外的大医院差,青翠的草坪上点缀着一些苏弘文不知名的花朵,颜色各异的花朵在草坪上形成了各种标语,在这些花朵之间还有自动的花洒,每隔一段时间这些花洒就冒出头转着圈的撒出一层层水雾。
不管是门诊楼也好还是住院楼也罢全都是被翠绿的树木与鲜花簇拥着,无形中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森冷与死气,平添了很多的生机,安和医院光是门诊楼就有六座楼,住院楼更是多达16座之多。这些楼虽然分散在一个巨大的精致园林中。但每两座楼都有横梯连接在一起,这些横梯设计得也很巧妙,几乎是被翠绿的爬山虎所覆盖,远远看去。这横梯更像是一座由植物构成的通道。
横梯下边放置了很多拱患者跟家属休息的横椅。一些病情不是太重的患者很喜欢炎炎夏日来这里坐坐避暑。在这很凉快,可比吹空调舒服多了。
安和医院由于太大,所以一名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去到住院楼经历的路程或许就会有些远。医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购买了很多电瓶车用于运输患者,在医院里唯一能行驶在各个楼之间的车辆除了这些电瓶车就是120救护车了。
值得一说的是医院给各个科室负责会诊的住院总以及三线、四线、总值班人员还配备了独轮的电瓶车,还给他们留出了会诊专用通道、电梯,所以在医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医生驾驶着独轮电瓶车急匆匆的向一个方向冲去,这情景看起来有些怪,但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会诊医院赶过去。
这样的场景苏弘文以前经常看到,不从今天开始他也会有一辆独轮的电瓶车,在患者跟家属羡慕与惊讶的目光中风驰电掣的穿梭在这座巨大的医院里。
站在外边唏嘘一阵子苏弘文摇摇头迈步往办公大楼走去,他得赶紧跟冯旭报道,今天本来约好了是9就点,可因为堵车都耽误了1个多小时了。
走在安和医院熟悉的路上苏弘文有些意气风发的感觉,更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豪气,几年前他从这里灰溜溜的离开了,没人记得他,那个时候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实习生而已,可几年后当他在次踏入安和医院的时候他在不是什么实习生,而是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21世纪最伟大的医疗天才的身份出现,并且将担任安和医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