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忙碌,不经意之间,夏天已经过去,书院里原本郁郁葱葱的草木树叶开始一点点染上了黄色,甄应嘉的衣服也一天天加厚了。
康和也再没失态过。
对于这一点,甄应嘉觉得颇有几分遗憾。
套一句他上辈子的时兴语,康和在他面前就是个严肃正经的小鲜肉,对于这辈子不打算“严肃正经”生活的甄应嘉来说,这个风格的人特别有吸引力。
可惜了,甄应嘉一摊手,继续看李达济给他的“科举须知”。
正在这时,住他对面的康和敲了敲门框。
“我的墨锭用完了,你这儿可有多余的?”
甄应嘉一挑眉,下意识觉得这个借口有点烂,不过转念一想,康和一看就是出身世家,可能用不惯书院的统一配备,他自己也是这样,笔墨纸砚都是自备的。
甄应嘉弯下腰在书架下边的盒子里翻了翻,道:“便宜你了,这墨锭是林如海才送给我的,说是多年珍藏,却让你先用了。”
他故意顿了顿,让康和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林如海是谁。
说起来这也是试探,康和的身份肯定不一般,但是究竟好到哪儿去,甄应嘉也不知道,所以先用林如海试探一番。
林如海在江南这块地方,文官里怎么也能排进前三名了,所以看他的态度
甄应嘉直起腰,一转身,却发现康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他背后,而且这个姿势让已经做好想找个男人,但是两辈子其实都没实际经验的甄应嘉有点脸红。
康和正举着胳膊,将他书架上的一套三百千抽了出来。他面无表情,似乎是没听见林如海,也没听出来甄应嘉和林如海的关系密切。
“怎么把这个也拿来了。”甄应嘉皱了皱眉头。
三百千其实是三本书,号称古代幼儿启蒙必备:三字经c百家姓和千家文。
这套书小时候甄应嘉也用过,还是个手抄本,而且已经二十年过去,很是破旧了。
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地方,这套书是当年三皇子来江南游学的时候写给他的,以及当年的三皇子就是现在的皇帝
不过康和的表情有点微妙。
百善孝为先,太子现在正渴望好名声呢。
“你跟大姑娘说,这衣裳是夫人生前做的,近日为父收拾夫人的遗物,发现还有一件给你做了一半的冬衣,便专门差人送来给你,也做个念想。”
纪楚点头,只是还没走,明显是知道他话没说完。
甄应嘉满意的点了点头,“还有家里的近况,你也可挑拣一二跟大姑娘说一说,让她别多心。比方我已经辞了官,去了青松书院读书,这次必定要从科举出身,给她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名正言顺的挣个诰命回来。”
辞官c青松书院还有科举三个词是重重读了的,纪楚一边听着,一边若有所思的点头。
“还有叫她莫要着急,这两年虽见不得面,不过待我过了乡试,便能去京城看她了。”
甄应嘉交代完毕,心里松了口气,只盼着大女儿真的如记忆里那般懂事,能听明白他暗示的意思。
听见甄应嘉说完了,纪楚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情来,甄应嘉虽觉得他有点表演过度,不过这种能理解他心思的下人,还是多来几个的好。
甄应嘉道:“你怕是要在京城里过中秋了。”
纪楚笑道:“小的从小在江南长大,最远也就去过金陵城市郊,正是该去京城里开一开眼呢。”
甄应嘉笑了笑,道:“既然如此,你便不着急回来了,我在京里还有一处宅院,送了东西给大姑娘之后你便再去看看,有什么要修整或者添新物的地方,便一起办了吧。”
“多谢老爷!”纪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