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船去了。元鼎送过他们去后,进来与莲修商议道:“这般名医,倒也实在笑话,一个拿家兄当作女人,一个写了八个通套字,连方子也不开,盘桓了一日,竟自去了,不是都来赚铜钱的么?务求莲翁想个法儿,挽回挽回。”莲修一面想,教文慨一面写,那脉案是一行一行分开的:--久病湿热,化燥生火,而藏气虚微,脉至少神,症属难治。循例告辞者为此。
--病既沉重,不能袖手,惟有细究其理,勉为调治。
--口燥苔,黄带灰,时喜凉饮,非胃中热甚,安得有此。
--谵语,错语,病涉于心,盖阳明胃脉,上通于心,胃热上乘,则心神为之扰乱。
--胃中燥火原从湿热所化,夫湿热何以致燥?盖津之与液,清浊攸分,生降异致,浊之清者为津,清之浊者为液。液从上而下降,律从下而上升,滋养涵德,悉赖津液敷布。今滋邪抑郁,则津液不布。燥是其标,湿是其本。
--救yīn即是润燥,降火即是清心,无如津不上承,清之养之,』仍苦扬扬止沸。
--大腹饱满,按之而软,谓之虚膨,虚者何,脾虚也。
脾有气血,有yīn阳,虚膨不适,脾虚其阳,确然可见。
--胃有燥火,而脾虚其阳,勉yù挽回,动辄矛盾。
--泻胃热而仍顾虚脾阳,前人有连理汤一方,兹仿其意。
--连属苦燥,姜属辛燥,似有抱薪救火之弊。但燥从湿化,火从燥化,例得权宜。
--养yīn救津,甘凉之品,有益于胃,即损于脾,再仿前人yào露之法,专取其气以润其津。与脾无损。
川雅连五分pào姜叁分生熟甘草各二分叁味煎服上濂珠叁分西黄一分辰砂二分叁味研细末先调服yào露方西洋参五钱元参八钱细生地一两北沙枣一两半麦冬一两生甘草二钱白芍四钱上yào加荷叶二两,用蒸壶取露,随意温服方子写好,递与元鼎看过。赞叹不置。
且说这元彬,有个叔子,名筠孙,现做浙江宁绍台道,深明医理,凡元彬所请医生,开的方子,先要从电报内打过去,等他看过,然后回电来,指明那个方子可服,那个方子不可服。
当下元鼎将当时情形及莲修的脉案yào味,统通从电报内,打到宁绍台道衙门去,明朝接到回电,说是莲修方案最好,以后单单服他的方yào,此外都不要服了。那个袁铁翁,自跌伤之后,竟不能看病,送他回去了。当将煎yào与yào露,挨次吃下去,病情略好,连服叁四帖,又换了两个方子,病竟好了大半。时正七月中旬,莲修忽接到上海来电,说是江yīn龙学台请看病,急速顺道至江yīn,不可耽误。接电之后,莲修与文慨时,即日动身,到了镇江,仍旧搭了轮船,至八汇港。乘了义渡船过江,雇了两乘轿子,一直抬到学台衙门里来。当有王师爷,引进花园内安歇。那龙大人的毛病,是年纪大了,连日睡不着觉,莲修到上房诊过脉,教文慨时开出方子来:人有阳气,yīn之使也,人有yīn气,阳之守也。故阳气常升,水吸之而下降,阳气无炎上之忧,yīn气常降,阳挈之而上升,yīn气无下泄之患。心为离火,肾为坎水,离在上而坎在下,离抱坎而中虚,坎承离而中满。太过者病,不及者亦玻yīn阳配合,本不得一毫偏胜于其间,姜附过刻,以耗yīn气,yīn气既亏,则在下之水,不克吸阳以下行,病遂以不寐始,阳胜于yīn,由此而基。夫阳乃火之类容易化风,经谓凤善行而数变,yīn伤不能制伏其阳,致阳气yóu xing,背部及腹,时有热气注shè,而热却不甚,但觉温温液液,以阳邻于火,而究非火也。或曰背为阳,腹为yīn,阳行其地之所当行,则背热宜也。而涉于腹也何居,以yīn弱而阳乘之也,惟逢得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