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是其果有遭也。
题记:本篇《永州八记》之一。文章开头的叙述jiāo代,承上启下,体现了《八记》脉络贯通,分合照应的特点。文章用一系列形象贴切的比喻,以动写静,使丘上群石神态活现,情状可掬。又在四个生动的拟人排比句连用四个“谋”字描写开辟经营后的小丘,赏心悦目,景色宜人。小丘价廉、景美、却因地处偏僻而连年不售,作者借以讥嘲世俗,感慨身世。作者贺小丘这幸遇所以自伤自吊。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故有柳河东之称。中唐进步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贞元九年(793),柳宗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他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与刘禹锡等一起积极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革新,如罢官市、擢忠良,黜贪佞等,升任礼部员外郎。不久改革即遭宦官、权贵的反对而告失败。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再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达十年之久,后改为柳州剌史,卒于任,年方四十七。人又称其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与韩愈一起举起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倡“文以明道”,认为对社会生活作“褒贬”或“讽谕”是文章应有的功能。他的政论、传记、寓言、游记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山水游记更为卓著,文笔简洁清新,描摹细腻传神,富于诗情画意。他于摹山状水刻画凄清深幽的境界之中自慰,自解,并寄寓了他不幸的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
●隋唐五代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题记:“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本文即为《永州八记》之一。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作者用yù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这段议论捭阖起伏,情理毕现。
●隋唐五代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叁,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