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被处死,罪名就是背叛德国。

    但是他在临死前传出的情报挽救了苏联。就在他被绞死于东京巢鸭监狱一个月后,苏军的冬季大反攻掀开了序幕……

    事实上,把佐尔格说成是“德jiān”是有失公允的。他的生命是德国父亲和俄国母亲共同造就的,他的出生地也并非德国而是曾属苏联的巴库(现属阿塞拜疆共和国)。到年满3岁时,具有一半俄罗斯血统的佐尔格才随父母到了德国。如果以出生地确定国籍归属,佐尔格应该是俄国人,而他在一战期间参加德军对抗协约国之举就要算是“俄jiān”行为了。

    佐尔格在德国人的心目中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座丰碑。但他却被前苏联在1964年追认为苏联英雄。在莫斯科,至今仍竖立着他的塑像。在战后由苏联控制下的东柏林、德累斯顿、马格德堡、莱比锡、耶纳、卡尔马克思城(凯姆尼茨)等东德城市也曾纷纷用佐尔格的名字来命名街道和学校……

    遗憾的是,迟到的阳光并不能融化历史的寒冰。

    对佐尔格而言,最悲哀的一点恐怕还不是德国大众对他的感情抵触(他在选择了与苏联合作后,就不可能再去幻想德国民众对他认同),而是他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那个国家在他面临绝境时所采取的态度。从佐尔格1941年10月14日被捕到11月7日被绞死,在其间的3周多时间内苏联当局对他没有采取任何诸如和日本jiāo换间谍一类的营救措施,而且根本就不承认佐尔格的苏联特工身份。完成了重大历史使命后的佐尔格在其生死关头被他的组织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历史学家对此评判说,如果真的让佐尔格返回苏联,他将是一个对斯大林极为不利的危险人物,因为只有他才能最有力地证明:是苏联的最高当局无视了他提供的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珍贵情报,从而导致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承受了本来可以部分避免的国土和人员的重大损失。

    在“二战”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被侵略国中帮助侵略者的内jiān,要比在侵略者中帮助被侵略国的义士多得多。

    在中国,协助侵华日军的中国伪军数以百万计。战争结束后的统计表明,被共产党军队消灭的伪军达118万人,被guó mín dǎng军队收降的伪军达146万人,而日军向中国抗日军民投诚者仅746人。比例接近于3540∶1。

    在苏联,和德国军队一起作战的苏联伪军超过100万。而在德国方面,参与苏联卫国战争的德国人只有一批协助苏军进行战地宣传的德国战俘,总数不足万人,他们在1943年在苏联的战俘营里在苏方的旨意和安排下组成了“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和“德国军官联合会”这两个反战组织,承担起了对德军作弃战宣传,瓦解本国军队士气和斗志的任务,目的是协助苏军取胜并及早使德国人民摆脱纳粹的统治。

    图9-7:士兵的生与死。左图是在苏联战场的“大德意志师”一群士兵在战前接受长官的训话。右图是第六集团军德军士兵的尸体。1943年2月,赫鲁晓夫在血战后的斯大林格勒目睹了由冻死、战死、病死的德国青年组成的尸堆。其中很多干尸的衣服和鞋子都早已被人扒走。赫鲁晓夫说:“我无法再去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一些活下来的德军战俘在苏军的倡议下组建了反纳粹的“德国军官联合会”。

    我曾经尝试寻找这样的特殊老兵,但一直没有成功。但是我后来在图书馆里查到了一篇简短而有价值的回忆,其作者当年不仅作为战俘参加了“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在德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孙,名叫海恩里希。海恩里希出生于1921年,大战期间是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他在回忆中这样写道:

    1942年8月30日,我驾驶的战斗机在斯大林格勒南部被高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