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一片。

    胡卢闻声省悟,连忙收拾心情,把袖一挥,将那“灵棺宫灯”收了去。然后复请元始天尊出来说话。元始天尊定了定神,亦觉有些意外,心中嘀咕:“燃灯好歹亦是个准圣,就这么没了?”元始天尊深恨燃灯不假,有心算计燃灯亦不假,但却不认为燃灯道人会因些被坏去xìng命。如此结果,元始天尊亦不知是喜是忧,滋味满怀。

    燃灯即去,元始天尊很有些心恢意懒,生了早离红尘之念,遂至阵前。打一稽首,说道:“道兄请了!”胡卢把礼还了,乃道:“申公豹与贫道投缘,今入贫道门下;失礼之处。还请见谅。玉清道兄如何才肯掀过此事,尽可直言;只要合乎情理,贫道无有不应。委实不必如此兴师动众,扰乱凡尘。”

    元始天尊笑道:“六国合纵。并力攻秦;皆乃燃灯一人所为,意图挑起争端,叫吾神州修士自相残杀。他西方教好从中渔利,用心真是险恶。三教修士不过受其所惑,贫道正为平息纷争而来,不意竟使道兄和镇元圣人误会。至于申公豹叛教一事,贫道看在道兄面上,本没打算深究。如今道兄提前,贫道自当从善如流,将这段因果了却。依贫道之意,道兄只须给一个口头承诺,并在适当的时候还贫道一个人情即可,未知道兄以为何如?”

    胡卢自然不会相信元始天尊的说辞。但也没有深究的打算;既然元始天尊这么好说话,胡卢报之以李。接道,“玉清道兄即有善念,贫道焉能落后?就依道兄之意,化干戈为玉帛。”

    如是,一场纷争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或者在胡卢看来,元始天尊的行为有些儿戏;他却不知元始天尊对他忌惮的很,认为不借三教之力以势相压,胡卢未必会服软。尽管元始天尊相信,合三清之力,非是胡卢和镇元大仙两个可以相抗。然而,元始天尊同样清楚,若是自己不依不饶。老子和通天教主未必愿意尽全力帮助自己。一旦将事情搞大,有违道祖鸿钧之命不说,西方二圣的虎视眈眈,亦不得不防。最终自己非但得不到好处,还要因此欠下老子和通天教主天大的人情。

    即是如此,何必一味jiāo恶胡卢,让外人得利?如今非但得了胡卢的承诺,亦缓和了双方的关系,更不曾因申公豹一事失了面皮。日后倘有行动,胡卢总须记得这一份人情;虽然未必有多大的好处,终归没有坏处不是?

    六国联军本就互相提防,未能生死相托,眼见根卢和元始天尊达成谅解,众修士亦依命散去,又失去苏秦的协调,登时傻了眼,各怀心思,同一个疑问:“这还打不打?”未几.有消息传来:苏秦罢相。张仪出奔。”六国联军更无战心,待到粮草尽时,终于生了内乱。被秦军随后掩杀,大败而归。

    正如天地大劫之时,封神一役中,修士们可以通过了却因果,脱劫超生一般;胡卢自从杀灭了燃灯。把因果了却,忽觉本心通明,似有触动。于是弃了红尘,复回方丈仙山,闭关静修,以乘有所突破,道行精进。然而时过百年,胡卢无论如何也抓不住那一丝悸动,悟不通过往是非,寻不见大道所在。

    纵观胡卢一生,甚少与人结怨。便有因果,亦是别人欠胡卢的人情。非是胡卢欠了旁人的因果,必须要了却。仅有燃灯道人一个,莫名其妙地敌视胡卢,三番五次地来寻胡卢的麻烦。尽管胡卢未曾真正放在心上,终归有所妨碍,如今燃灯道人已经成为过去式,自然心有所感,似有所动,只是时机未至,不曾找到契机而已。

    至于胡卢许给元始天尊的承诺,毕竟只是一个口头协议;申公豹的叛教改投,亦非受了胡卢的蛊惑,全凭自愿。因此,严格说来,胡卢和元始天尊之间的因果,并不似表面上那样大,若非如此,元始天尊岂会善罢干休?何况胡卢和元始天尊已然达成谅解,双方自愿把因果掀过。胡卢欠元始天尊的仅是一份人情来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