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武德三年转眼间就过了,李世民今年连战连捷,窦建德,王世充两人联手都在他的手下节节败退,大唐的心腹大患刘武周更是被李世民逼的远走突厥,刘武周手下大将尉迟恭率部归降,大唐军威日盛,统一天下已经指日可待了。
李渊最近的日子过的越来越舒坦,心情前所未有的好。当皇帝的心情好了,周围的人自然有些好处,朝臣们都得到了不少的赏赐。作为李渊的孙子,赏赐自然比那些臣子更丰厚,李承乾被封了恒山王,李承乾的几个弟弟,老二李宽生母的身份太过低微,并不在分封之列,被李世民过继给了早逝无后的五弟李智云,等到成年就能继承李智云楚王的爵位,老三李恪比李承乾小不了几个月,被封了长沙王,老四李泰刚出生没多久,也被封了个宜郡王。
武德四年,是大唐立国以来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窦建德,王世充这两个和大唐纠缠了最久的敌人相继败在了李世民手上,窦建德被斩首,王世充被流放四川,还没来得及上路就被仇家杀了。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不以为然,王世充刀山火海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见少一根汗毛,怎么刚投降大唐就被仇家杀了?杀人的那货不仅没受处分,反而还升官了,摆明了这事就是李渊的安排。就这脑子还当皇帝,难怪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幽禁了。李承乾暗地里不屑的鄙视了一番自己这个祖父。
十月份的时候,外出将近一年的秦王李世民回京,被加封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加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世民正式成为李渊用来平衡朝局,对抗太子的棋子。
刚刚受封的李世民可没有这个觉悟,每天春风满面的筹备自己的天策府,一拨又一拨的接待前来贺喜的官员。正巧这个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欣喜不已的李世民给这个女儿取名李丽质,也就是后来的长乐公主。看到李丽质的出生,唯一不开心的估计就是李承乾了,李承乾自己是武德二年生的,李泰是武德三年,李丽质武德四年,一年一个,都不带休息的,难怪后来长孙皇后的身体会那么差。想到这里,李承乾盼望着这几年赶快过去,好让他有能力去找那个传的神乎其神的孙思邈,他可不希望长孙皇后和历史上一样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后来发生的那么多事和长孙皇后的早逝不无关系,几兄弟之间的隔阂也是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才开始摆到台面上来的。
话分两头。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到大业得成只用了短短数年光景,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三国争霸可是打了足足六十多年,几年时间,在朝代更迭这个命题面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无法忽视的是李渊的年纪,他太老了,从太原起兵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很多人都觉得他撑不了几年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到了太子李建成的麾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这让他这个帝国主人感觉到了危机,他不想让太子凌驾于自己之上,于是他开始寻找可以和李建成对抗的人。最终,他选择了李世民,为了让李世民拥有可以和太子抗衡的野心和实力,他不断的向李世民暗示会立他为太子,还弄出一个位在诸王之上的天策上将,为的就是培养李世民的势力,平衡朝中的太子党。可是他太过高估自己,也低估了自己这个儿子,他没想到的是李世民这颗棋子并不是他可以随意操控的,等他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闲事休提,言归正传。受封为天策上将,借着皇帝的默许,李世民一方面开始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将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程咬金等等后世闻名的文臣武将往自己的天策府搜罗。随着天策府的实力越来越强,李世民与太子的矛盾越来越大,渐渐的对立起来,但他们的这种对立并未对大唐统一天下产生影响。两方都很默契的没有掀起直接的对抗,朝局看上去还是风平浪静,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