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中,又以江鸿为第一,简直就是坐卧不宁。

    自打昨日老父去林家,江鸿便喜忧参半,喜的是父母家人尽皆赞同这桩婚事,少却许多烦恼,忧的是自家贸然提亲,未必如愿。果然不出所料,老父没有带好消息回来。

    江鸿一夜都没睡好,今儿一早猛地听说林如海五日后回访,忧愁更甚。

    其实,江鸿心里百感交集,无论是对林家,还是对亲人,都有着很沉重的愧疚。因自己能看清黛玉的形容,阖家上下都为自己奔波,尤其祖父母和父母,年迈如斯还得替自己筹划,甚至姐姐还说即使倚仗权势也得让自己如愿以偿,桩桩件件,令他感到万分不安。对林家的愧疚则是黛玉原本有比自己更好的姻缘,如今不能成了。

    即使江鸿不赞同姐姐倚仗权势的说法,他也明白如果林家拒绝自己家的亲事,除了趋炎附势的一干小人,其他人家绝大部分都不敢和林家结亲,以免和自己家结仇,除非是自己祖父母或者父母做媒倒不妨,但有自己之事,祖父母和祖母怎可能替人做媒?

    因为后者而产生的愧疚中,江鸿隐隐又感到一丝欢喜,欢喜于倾慕之人和他人无干,这几日每想至黛玉将与他人结为姻缘,便感到十分难过,自知己心。

    江鸿反倒松了一口气,亦正色回答道:“便是来年此疾痊愈,忽然能看清别个千金的形容,哪怕貌若天仙,才比易安,也和晚生不相干。晚生曾在长辈们跟前有云,终身大事,非同一般,便是能认出谁的面目来,若不是心之所系也枉然。”

    江老太夫人急忙插口道:“不错,不错,我们江家的孩子极重信诺,也极遵家规,没有一个三心二意的。这孩子说的话,也不是谎话,林太师不信,随便问一个人就知道,都听过他的话。这孩子当日说这话时,还反问过我们,说他看得清别人面目就必须聘之为妻不成?性情不知,根底不知,怎能结为姻缘?还问我们说若是他看清的人是男子该当如何,是有夫之妇该当如何等等。可见,我们向府上提亲,并不仅仅因为他能看清女公子的面目。”

    要是江鸿仅仅是因为看清黛玉面目而起倾慕之心,继而立誓非卿不娶,即使江老太爷和江老太夫人极疼孙儿,也不会为他出面。江家上下替他奔波的主要原因是他既慕黛玉之才,又倾黛玉之貌,二者不相上下,而江家又格外了解黛玉的品行。和江鸿一样,如果黛玉的品行不好,就算自己孙儿能看清她的面目,江家也不会起意求聘。

    林如海闻听此言,倒是对江鸿有所改观了,他在之前能说出这番话,可见就像江老太夫人说的那样,向自己家提亲未必全因能看清黛玉的容貌。

    因此,林如海心中块石微微往下落了落,颔首道:“听得贤侄这番话,我便放心了。”

    听到他口中将六哥儿改为贤侄二字,江家人等精神一振,喜笑颜开,这么明显的改变,他们怎么能听不出林如海的意思?赶紧向江鸿使眼色,皆是表达出让他务必好好回答林如海接下二问,争取林如海得到答案后就答应这门亲事,明儿好请人说亲。

    江鸿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对待林如海的态度越发地毕恭毕敬了,道:“世叔尚有两问未曾出口,小侄不知从何处回答,请世叔明示。”

    林如海改口,江鸿也立即跟着改口,速度之快,让人望尘莫及。

    忠顺亲王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都说这小舅子笨嘴拙舌,不善言辞,看来也不尽然,反应这样迅速,改日得和他交流交流,倘若自己有他这份机变,也不至于蹉跎数年。

    林如海将眼前之景尽收眼底,将耳畔之言尽入耳中,便道:“当日江老先生光临寒舍,曾有三诺,料想贤侄亦知是哪三诺,今日我也不再多提,只问贤侄一句,这三诺贤侄能否做到终生无改?无论发生何等风雨,都矢志不渝?”

    江鸿毫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