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眼里也划过一丝惊恐,虽然是稍纵即逝,但说明她心中并不像表面这般平静。
紫鹃看在眼里,心中有数了。
看来原著中凤姐小产,也是逞强而已,并不是真不在意这一胎。
在凤姐和平儿殷切的目光下,紫鹃方叹了一口气,就着小红取来的笔墨写了方子,有一张保胎方子,其余都是药膳方子。是药三分毒,而且凤姐主要是劳累过度,气血不足,只要补足气血,安心静养即可,因此益气补血的药膳方子反比保胎药方更要紧一些。
小红确实十分识趣,麻利地收了方子,命人去煎药熬炖补品,又再三地向紫鹃道谢。
怀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想法,紫鹃交代道:“方子都是次要的,安胎药吃不吃都使得,首先得二奶奶放下手里的差事,安心在家里静养。你去太太那里的时候,顺便把对牌送过去。”
平儿大喜过望,翻身爬起来,开了匣子拿着对牌就走,三步并作两步地出了门,像是生怕凤姐反悔似的,看得紫鹃既觉好笑,又觉心酸。
平儿聪明知进退,口齿也伶俐,又善于周旋在各人之间,可以说在荣国府里要数人缘,当推她为第一,袭人鸳鸯等都不及她,她先去贾母跟前回明凤姐胎儿不稳须得静养一事,又去王夫人那里交了对牌,过程极是顺利。
不止如此,贾母和王夫人忙忙地打发人来慰问凤姐,并送了好些药材补品,旁人见状,少不得也效仿一二,都来探望,凤姐倒发了一笔小财。
至于紫鹃,早拿着凤姐给的谢礼去给贾母请安,顺便找玻璃了。
贾母见到紫鹃,着实细问了一番,得知凤姐此胎不保也必定大伤元气,心里直叹气,吩咐鸳鸯道:“我知道凤哥儿是闲不住的性子,你再去她那里走一趟,嘱咐平儿,好生服侍她奶奶,府里不管大小事都不许说给她奶奶听,省得她放不下。”
紫鹃暗赞,姜是老的辣,贾母果然了解凤姐之性。
贾珠这一代,贾母最疼宝玉,最喜凤姐,最怜李纨清净守节,所以知道凤姐此胎不保有伤身之忧,立时便有所行动,至于偏心二房想让宝玉袭爵而让凤姐落胎?压根就是没有的事儿,估计连想法都没有,不管怎么说,凤姐生下来的可是重孙,长房重孙。
偏心几乎是人之常情,紫鹃自己也偏心,金陵十二钗中,她只偏心黛玉。
所以贾母偏心在众人嘴里品格端方行为正直的贾政不是不能理解,谁让贾赦为人处世的名声不如贾政呢?世间有许许多多的母亲都会偏心幺儿,而且是毫无理由的。
何况,贾政虽然较之贾赦而言对子女十分冷酷无情,为人又迂腐又古板,但这种行为偏偏符合当世主流,而贾赦虽然有人情味,但他纳妾蓄宠就不好,尤其一大把年纪还讨小老婆们,莫看文人风流是雅事,事实上好色真不是好名声。
贾政原先有一妻二妾,有名有姓原著有所记载的,比林如海的姬妾数目都少,外人不知就里的,就是不知道荣国府长幼不分的人提起贾政时说的都是好话,说他不好色,持身正,实际上呢?单是一个又粗鄙又尖酸又刻薄又糊涂又狠毒的赵姨娘就能看出贾政的真正品味。可见贾政在沽名钓誉方面强过贾赦太多,赵姨娘死后,没见他纳新妾,就任也没带妇人同行。
不过,即使贾母一向贾政和贾宝玉,待凤姐也还有几分真心。
凤姐暂别当家主母之职,一心一意地养胎,平儿和小红日日夜夜地盯着,后来王夫人管家不力,又叫了平儿过去,便只小红和丰儿守着凤姐。
紫鹃听说后,放下心来,如果凤姐安心如此,很有可能救下那个已成型的男胎,至于荣国府是何人当家,紫鹃一点儿都不在意,原著中凤姐小产是在年后,忙完了年事,王夫人让李纨探春管家,宝钗监管,如今时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