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万万没想到,林如海当年有目的地对李家援手,居然有今日的意外之喜。虽然认亲的动机不够纯粹,但是除了黛玉以外,世上谁的人生是不掺杂各种利益?何况这次并没有其他利益,而是金家感激林如海和黛玉,投桃报李,解决林如海心头之忧。
黛玉做了金家的干女儿,以后就能名正言顺地随着金夫人出门应酬,不用像现在似的出个门都得打着小姊妹相聚的幌子,正经场合没经历过一次。
什么是正经场合?原著中贾母八旬大寿那样的就是,没有主母带着,女孩子不能单独去。
黛玉的认亲也不是原著中没经过仪式就认薛姨妈的那种认亲,黛玉六七岁就住在荣国府里,没有长辈教导,不知道认亲的规矩,可那薛姨妈是大家出身,能不知道其中的规矩?不说身份配不配,认干亲连个正经仪式都没有,几句闲话就定下来,可见其怠慢,不知道贾母是否晓得,但薛姨妈倒真的搬进潇湘馆当起黛玉的家了。
紫鹃是这时候才知道,上契的义父义母身份仅次于亲生父母,天地君亲师,地位在师之上,如果亲生父母不在人世,义父义母可以完全做主其婚姻大事,连宗亲都不能越过他们。义父义母,又称谊父谊母,显然金家不是金夫人一个人认黛玉为女,而是和金小碗一起。
金小碗和林如海决定结为契家,定下四月十六的良辰吉日,大宴宾客,虽然距离那日尚有二十来日,但两家都开始忙碌起来,一面写帖子,一面准备当日所需之物。
黛玉也不清闲,她得亲手给金小碗夫妇做针线。
紫鹃倒是用不着忙碌,只打点黛玉出门穿的衣裳首饰,谁都知道她的针线精致程度远不如黛玉,也没有更好的建议,全凭黛玉自己选取料子绣线,自己设计更出奇的花样。
至于金家,除了约定俗成的银碗筷和长命锁以外,还得给黛玉做一身衣裳鞋袜。
让贾环抄经书真不是什么要紧事,偶一为之罢了,原著通篇就那么一回,又不是天天抄。
要说贾家故意捧杀贾环,没好好教导贾环,任其疯长,说句不好听的,贾家对哪个子孙认真教育过了?贾琏c贾宝玉c贾兰c贾琮,全部都没有经过正经的教导,都是在家学里上几天学,和贾环是一样的,贾兰也没比贾环得到多少优待。
紫鹃一面想,一面到了园中,谁知已经把凤姐c宝玉抬回房里了。
贾宝玉抬到了,贾母c王夫人等守着宝玉哭得泪人儿似的,她们是坐在宝玉床前椅子上,晴雯c袭人等则跪在宝玉床上内侧,个个都是哭天喊地。
紫鹃到时,正听众人七嘴八舌,有的说要请端公送祟,有的说要请巫婆跳神,有的又说找玉皇阁的张真人,紫鹃暗俺纳闷,张真人她知道,不就是玉虚观那个要给宝玉说亲的老道士么?怎么成玉皇阁的了?跳神的巫婆她也知道,端公是什么?头一回听说,正思索间,薛宝钗忽一眼看到她,道:“紫鹃不是学过医术么?快过来瞧瞧宝玉是怎么回事。”
贾母一听,回头看到紫鹃,也来不及问她怎么过来了,忙叫鸳鸯拉她过来给宝玉诊脉,又哭道:“已经打发人去找太医了,还没到,也打发人去钦天监求神问卜了。好孩子,你快过来,倘或你治好了我的宝玉,我必重谢你。”
宝玉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紫鹃一摸额头滚烫,口中仍然在胡言乱语,什么话都有,按了按他的脉息,是正常的,最多就是因为脸上烫伤稍有点问题,但不会引起昏厥,她心里想着,嘴里便道:“我瞧着不像是病,倒像是魇着了。我曾经听人说过,有一干小人去找那些道婆子,拿纸人写生辰八字,连同鬼一起掖在床上,道婆子在家里做法就能害人。”
闻听此言,贾母一叠声地道:“快!快!没听到紫鹃说的么?宝玉的身体是不妨事的,定是有人使坏!快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