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百万以上,铁路也是一个耗资大项。
李大成让北边的詹天佑估算了一下胶沂铁路的花销,单线过千万,双线差不多要一千五百万,若是过黄河与京汉铁路相连,又是一个千万左右的投入。
做整个一省的产业,初期的投入太大,大成公现在还没完全铺开,李诚有那边就面临资金压力了,这段时间,李诚有数次想起出孙家大院跟微山的现银,李大成都没同意,借台唱戏捐资助学之举,就是李大成为了缓解李诚有那边的资金压力想出来的办法。
“二爷是有备而来啊!”
“呵呵,自打在京师的时候,李二就盯上孟四爷了。”
孟洛川本想借李大成的门路,捐建医府,没曾想,这位李二爷也在等着他入套呢!李大成说的这些,孟洛川无从反击,织机c缫丝局背后是什么,孟洛川清楚的很,种棉养蚕正是小民生计所在,反驳只会自取其辱。
“孟某的财力有限,瑞蚨祥c瑞生祥要在山东开分号,要在南北建分号,孟某这边真是有些力不从心啊!”
说到钱的事儿,李大成就不在乎了,他现在虽说也面临着资金的压力,但几百万银子他还是拿的出来的,不说微山藏银,孙家大院一处,就有现银两千万上下,为了山东民生挪出几百万也不是不成的,再者面临资金压力并不是说没钱,李大成跟李诚有的手里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币,这些若是兑换成现金银的话,大几千万也是有的。
“山东官府在推广甜高粱种植一事,孟四爷听说了吧?不知四爷这边怎么看呢?”
说着说着,李大成话锋一转,又说起了甜高粱的事儿,想说服孟洛川不容易,或许甜高粱就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听说了,此事也是二爷一手促成的吧?”
“正是!不知四爷怎么看这事儿呢?”
“高粱确实耐旱耐碱,产量有所保证,但高粱米不适口,价钱是上不去的,以增加棉麦赋税。推广甜高粱为山东保粮,二爷的心意不错,但行事太过蛮横了,这会伤到小民生计的!
不瞒二爷。孟某在山东也有几千亩地的,今春播种,孟某还是要种麦的!”
对于山东官府蛮横的推广甜高粱种植,孟洛川这边也是有说法的,为山东保粮。听上去是不错,可等到缴纳田赋c租税的时候,一亩高粱的出产,老百姓手里又能留下多少呢?
“嗯!若我以高粱米一成的价格收购青杆呢?”
对于甜高粱的产出,李大成这边也是有谋划的,一亩甜高粱平均产粮在三百斤上下,产青杆至少七八千斤,以一成的价格收购青杆,一亩甜高粱的收益足以抵得上三亩地。
虽说大成公的糖酒产业一时还建不起来,但几个月的时间。也足以让大成公在各地建造一些制糖c制酒的小作坊,即便山东全省都栽植了甜高粱,即便大成公的产能有限,收购青杆,至多让大成公亏损百万上下。
以山东官府推广的力度来看,今春甜高粱是不可能遍及全省的,有侧重点的建造制糖c制酒作坊,弄不好今年收购青杆的事儿,就能做到不赚不赔,但这也要有个前提的。那就是大成公能弄到酿造朗姆酒的方法。
虽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李大成这边也不确定李诚有那边能不能雇佣到合格的酿酒师,找不到酿酒师,今年秋收的时候。真的就要亏本喽。
“这样的话,孟某也种甜高粱!”
“那咱们就说定了,我出种子,之后高粱米青杆,我也照单全收!”
“二爷,您又是为了什么?”
“民生!”
“民生?”
“对!山东连年水旱灾。即便高粱米绝收,青杆也能卖出钱的。
干旱只要不是赤地千里,一亩的青杆怎么也有几千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