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位跟传说之中的一样,无法无天呐!若是孟洛川知道面前这位还是李二神将的话,或许就不会这么试探了。

    “是可惜了!这上好的木料,十艘船用的木料,足以建造一座学堂了,这些人怎么想的?

    不说这个了,四爷,对于机器纺纱c织布你是怎么看的?”

    李大成带着孟洛川上微山岛,可不是为了说他杀官有多干脆的,而是想着跟孟洛川一起合作,有些时候招徕人才,靠钱还不够,要靠声望,李大成没有这些东西,而孟洛川有。

    涉及到丝织这一行当,还要跟读书人挂钩的,这个时候可没有设计师这一行当,一般设计织造图案的都是有些才情的读书人,这样的人很难买的通,钱也有不好使的时候,但只要面前这位孟四爷开口,这样的读书人在山东要多少有多少的,亚圣后裔请人,哪个读书人不给面子?

    “不妥!织造一行,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机器纺织夺了小民生计,不妥!

    从前,山东每州每县都有纺轮c机杼之声,如今呢?洋纱c洋布遍地,纺车c织机渐渐废弃,这岂不是夺了小民生计?

    下面的百姓苦,油盐酱醋莫不出于这些小民生计,与民争利,不妥!”

    孟洛川不愧是儒商,这话说的太符合儒教经意了,只可惜,李大成看重的不是儒教经意而是利益。

    “哦四爷的说法不错,大成公如今在山东的州县乡镇开设分号,对此也是深有体会,下面的升斗小民不易,换点油盐酱醋,不是用土布就是用鸡鸭牲畜这类,这生计难啊!

    但四爷有没有想过,如今咱们的海关不能自主,洋人想要往大清卖什么就能卖什么,商家逐利,南边的大生建厂牟利之后,纱厂也成了赚大钱的行当,自大生之后,四爷知道出了多少纱厂吗?

    纺纱织布,机器纱多了,机器织机也会随后跟上,这样的窘境不会越来越好,只会越来越窘迫的。

    穷则变c变则通c通则久,这话不用李二为四爷解说吧?我看如今小民生计该变了!”

    变通,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太难,李大成的心中也没有成法可用,在历经百年战乱之后,用几十年的时间堪堪追赶上了欧美,后世的东西,想要在现在承上启下很难。

    小民生计要变,但如何来变,李大成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衔接点,由农业转向工业,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不好也是会出大乱子的。

    运河工程c铁路工程c大成公c甜高粱,乃至于整个山东也只是李大成试点而已,成法需要摸索,大清现在的人口太多,与西方粗放式的耕作截然相反的精耕细作,对人口的束缚力极大,一步走错,万民逐利,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旦工农业失调了,太多的人口涌向工业领域,就会导致土地荒芜,继而就是粮食危机,这个老毛子跟后世人都是有过经验教训的,老毛子没挺住,结果偌大的一个联邦一夜崩溃,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承上启下,并不是李大成一个人的责任,孟洛川以及许许多多的人,都要承担这个责任的,大时代之中,人人都是亲历者,旁观?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呢?

    清廷闭关锁国,责任在谁?满清皇室?他们的责任是不小,但真正阻滞一国发展的并不是满清皇室,而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教,也并不是儒教不好,只不过明以后儒教不能与时俱进了,这才是一国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

    想到这些,李大成也就更坚定了拉孟洛川入伙的决心,试想亚圣子弟都做工业了,儒教是不是也该变革了?

    在微山医府,建小孔府与小孟府,也符合中西结合的路子,当医府开始由医学院向一个综合性大学迈进的时候,中西文化的碰撞也将在这里真正的进入白热化,儒教的与时俱进也就不得不做喽!

    话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