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山西那边点头应允之后,李大成的借台唱戏也在顺利进行之中,每天都有或三三两两而来,或组团而来的大清商家,不用去谈什么,只要在捐资的时候,问一问商家们的来历,李诚有这边就会发掘出无数的商机。:3し

    商人c地主大户们来了,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出资报效医府,医府的捐资助学,自然也更加的顺利了,募集的资金一天多过一天,有了这么一个惊喜,李大成觉得,自己在医府建筑上的投资,应该也就最初那三百多万两了。

    但有一点与李大成想的不同,半月之后最大的一笔捐助,不是来自别的省份,也不是来自山东的大商家,而是来自兖州府的大地主们,七家合力,一家出资二十万两,共同谋划了一座名为七善楼的别院,规模也在千亩上下,主要建筑就是一座高七层的楼阁,这七善楼,也是完全按照天下几大名楼为蓝本来谋划的,这样才能加快医府的进度,不然什么都要边设计边建设,医府主体结构完工,就遥遥无期了。

    对于这些人,李大成这边也留了心c留了名,特意嘱咐李诚有,若在大成公的拓展之中,与这些捐资助学的人发生了冲突,只要不是危及到大成公安危的冲突,大成公必须让步,利益冲突实在太大,大成公也可以出让一些地盘,总之就是一条,以后振威军要维护一下这些捐资的地主大户们。

    这也是个见大见小的问题,每家捐资二十万,虽说里面有私心杂念,但人做事就不可能没有私心杂念。大公无私只能做一时而已。

    捐建医府,就是为国家崛起出力,这些人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徒,即便有利益上的冲突,李大成这边也会忍让一下。追求太过纯粹的结果也是不可能的。

    继七善楼之后,济南府那边的几家大地主又弄了一个五德楼的规划,有了七善楼c五德楼抛砖引玉,十多处别院也都进入了商讨之中,李大成估摸着,一年左右的时间。微山湖畔就要大变样了。

    临时医府那边也建好了二十多处宿舍学堂,一部分学童中的佼佼者,已经开始在还没有正式完工的学堂之中读书认字了。

    除了每天的游泳操练之外,李大成也多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晚间。绕着大工地跑上一圈,看一看医府工地的进度,同时也为自己打打气。

    李鸿章操持了三十年的洋务,康梁虎头蛇尾的变法,虽说弊端不小,但益处也很大的,若从李鸿章c康梁等人的时代作为出发点,旧时代之中的人。能做出这样的变革,已属难能可贵了。

    李鸿章务实,培养了很大一批精通西洋科技的人才;康梁开蒙。也为一国唤醒了不少思想开放的人才;但因为清廷c因为官场的缘故,许多学到了本事的人c思想开放的人,并不能如詹天佑一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一展抱负,许多洋务人才,大多被官场给死死的缠住了。

    将变革与官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才是这些旧时代变革之人最大的错误,开放了思想c学了科技。结果又心甘情愿的被官场所束缚,这样的变革。怎么可能成功呢?

    这些时代骄子们的经验教训,李大成看的到,同样,他们培育出来的人才,李大成也用的到。

    义和团拳乱c八国侵华c津沽血战,北洋的学堂全部打废,京师大学堂停课,和约虽说已经签署了,但大清上下的对外矛盾依旧尖锐,这个时候,涉及洋务的一些东西,也是官场的禁区c雷区,大多数官员都是不敢招揽这些洋务人才的,这就让很大一批精通洋务的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了。

    官场上的人怕这些,但李大成这边不怕,医府这边也不怕,有詹天佑在山海关一带活动,有杨鸿元在京师活动,有李诚有在山东招徕,数百或留洋或同文馆毕业的学生c教习,也在纷纷向微山一带聚集。

    南边的一些做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