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近,随便找几个老农,就知道这玩意儿有多么的耐水耐旱,待会儿你不妨去问一问的。”

    见李二爷跟杨士骧聊上了,袁世凯也只能无奈的一叹,虽说感觉有些不妥,但山东c直隶一带的粮食也确实不足,李二爷的这个法子在朝廷那边确实有可行性的,但李二爷的目的,袁世凯这边还没有摸清,是为了山东民心?还是为了振威军的军粮?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就邀买山东民心来看,袁世凯觉得是没必要的,反而是累赘,这个时候山东民心尽归桂顺所有,这不是找死吗?太后那边是断然容不下这样的桂贝勒的,李二爷谋划的许多东西,袁世凯都看不清,摸不清底细的阳谋无法阻挡,这才令人心生惊疑啊!

    频频在李二爷跟桂贝勒的手里吃瘪,袁世凯的心里也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振威军对北洋新军的威胁太大,没了独一份儿的北洋新军,他手里还有什么呢?

    “二爷,这医府之事”

    打断了李二爷跟杨士骧之间的谈话,袁世凯决定争一争,医府,看似是个与北洋新军无关的所在,但袁世凯知道,医府与军队的牵扯有多大,军医啊!行军打仗,少的了军医吗?

    因为京师六部的人不作为,现在桂顺直接把京师六部的人踹出了圈外,自己一力担当了医府的事情,虽说明面上是小醇王挂帅,但真正主导的还是振威军的桂贝勒。

    有了医府,朝廷就不会再建别的医学院了,桂贝勒就等于控制了军医这个系统,桂顺控制了军医,就等于扼住了北洋新军的咽喉,没有好的军医,行军打仗不放心的。

    “医府?你老袁还敢跟老子提医府。小半年的时间,几百万的投入,几百官员在微山忙活,他们忙活出了个屁啊?

    怎么?你还想让六部官员插手微山的事儿?你老袁觉得,这事儿还有门路吗?”

    袁世凯的心里在想什么。李大成多少明白一些,不想受制于人呗!医府这地方关键,出产军医的所在,没了军医,普通的擦伤都有可能致命,军医于军队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爷,朝廷筹划医府之事,六部官员参与,也算是朝廷的脸面,贝勒爷将六部剔除在外。不妥吧?”

    朝廷颜面就是太后老佛爷的颜面,关键时候,老袁也会玩借势的,冷冷的扫了袁世凯一眼,李大成嗤笑了一下,开了口。

    “是不妥!所以我在临时医府北面,建了一个医府筹建处,专门安置这些官员。医府是朝廷大事,岂能少了六部的官员?”

    老袁的说法,也给李大成提了个醒。将六部官员踢出圈外,并不合适,老娘们那边怕是不待见,留下他们也成,把他们困在微山,比宰了他们更残酷一些。之后,让桂顺在京师注意一下这边。将这些人困死在微山最好。

    医府,也不是一两年能建的好的。慢慢的一步步的建,弄不好也得十年八年的工期,正好用来耗死这些人的前程。

    “二爷,这医府的主官呢?”

    医府筹建处,只怕是比冷宫更冷的所在,从李二爷轻佻的话语里,袁世凯听出了筹划医府的六部官员们的惨淡场景,大好的前程,只怕是要被桂顺给废了,谁也救不了他们的。

    六部官员不可依仗,那就只能走太医院的门路了,想必这医府的主官,总要太医院的人来担当吧?只要是官场之内的人做医府主官,袁世凯这边还是有机会的。

    “医者自医,贝勒爷已经请旨山西了,因为六部官员不尽力,所以医府的主官,还是让各地名医轮流来当更妥帖一些。”

    对于医府,桂顺可以请旨的也就这个了,无论是架空六部官员还是独自筹划医府,都要暗中来做,明面上做,还是那句话怕老娘们忌惮啊!

    医府主官,也是李大成必争的所在,自己花钱总不能让别人说了算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