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吃过早饭,良氏便带了米粮出门去上清寺。
虽说黎城风气开放,对小娘们也没那么多拘束,但也不是经常就能上街的。
良氏前一天儿就让王婆去顾好了轿。
轿很宽敞,母女两人坐一起也不觉着挤挤挨挨,还有多余的地方放东西。
两个轿夫抬着轿四平八稳地朝上清寺走去。
米粮掀起一角轿帘小心翼翼地探头往外望。
街道两旁一溜儿的青瓦房木板门,打前的门面都是拿来做生意的,有卖烧饼的,有买糕点的,有打家具的各式各样,叫人眼花缭乱。
出了青牛街,街道就变得宽敞起来,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场坝,这便是青牛场了。
平日里谁家里有个红白喜事儿都会在这坝里摆桌办事。圆形场坝,青石板铺就而成,平日里总是能见着小孩们追逐打闹的身影,现在因为下雨倒是没见着了。
场坝再往外便是田坝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水田浸满了水,这会儿也没到种庄稼的时候,偶有水鸭“嘎嘎”而过,倒是给这寂寥的景色添了几分生气。
轿一走走停停,很快便到了上清寺的山脚下。
良氏顾的轿只能到山脚下,要想上山还得另坐滑竿轿。
滑竿轿,顾名思义,中间一把宽大的竹椅,椅两旁的扶手用两根结实的竹竿穿过,既做固定作用,又是轿夫们搭肩膀助力,四周围着遮阳遮雨的油布幡。
这种轿是从蜀地那边儿传过来的,听说那边儿多山多坡,为了方便有钱人出行,便有了滑竿轿。
良氏母女俩刚一下轿,就有好几拨滑竿轿的轿夫争先恐后地涌上来,招揽客人。
“奶奶和小娘坐小人家的轿吧,你瞧瞧小人这手臂便知道是个有力气的,抬起轿来又稳又快,一个准儿的让您满意了。”
良氏早有经验,她看了几眼涌上来的这些人,很快便指了两个,说道:“就你和你了。”
米粮朝良氏指的人看去,手臂都是鼓鼓的,身材也是壮壮的,一看就是有把力气的好挑夫。
良氏和米粮便上了轿,在轿夫们“嘿哟c嘿哟”的声音中,很快便到了山顶。
上清寺一进门就摆放了一个大大的香炉,上面插满了香蜡,因着下雨的缘由,没有了往日烟雾缭绕的神圣样,薄雨中倒显得格外没落。
良氏从随身带着的篮里取出两根粗粗的蜡来点燃插进大香炉里,寻了好半晌才寻到个空位儿插进去。
虽说下雨天儿香蜡不一会儿便要灭,但对菩萨的敬意还是要有的。
米粮在一旁举着雨伞,等良氏把蜡插好后,便跟着良氏后退进步,闭上眼睛,双手合什,虔诚地俯身。
好在寺里为着香客着想,这蒲团上有个斗篷,不至于湿答答的给人难受。
进得庙里,大厅处便是座修了金身的大佛,正中间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左边的是智慧殊菩萨,右边的是药师地藏菩萨。
一般来说,观世音菩萨是什么都管的,你有任何的愿望都可以向他倾诉;殊菩萨则是智慧型菩萨,他在仕林弟的心中地位较高,仕林弟们在考前都会对他拜上一拜以求顺利通过考试;地藏菩萨又称药王师,专司健康c家宅平安对于家里有人要出门远行,必是要对他拜上一拜以求平安的。
米粮跟着良氏,先在最中间的观世音菩萨处烧了香蜡,磕了头,又到地藏菩萨面前郑重祈愿,良氏还捐了些银钱给守在地藏菩萨身边的光头小沙尼,小沙尼回给良氏一道红布包裹的平安符。
良氏郑重地接过平安符,小心翼翼地放在怀里放好。又领着米粮去拜了殊菩萨。
这么一圈下来,也快晌午了。
“阿娘,你看都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