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10月初,日军刚刚撤退时,薛岳就急不可待地向蒋介石报捷:
“……日军分三路进攻长沙,我诱敌深入,于长沙附近予以痛击,敌伤亡惨重,向北溃逃……”
白崇禧、陈诚也都向蒋介石发去了捷报。
不久,以蒋介石为首的党政军各界要人又纷纷给第9战区发去贺电。
蒋介石电文:“……此次湘北战役,歼敌过半,捷报传来,举国振奋,具是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无任嘉勉,所有此役有功人员,希切实查明评报,其死伤官兵,并应查报,以凭奖恤,自兹胜利初基业已奠立,我将士之责任愈重,务望勉励所部,格外戒慎,倍加努力,勿骄矜,勿懈怠,光大战绩,用集大勉,至深企盼。”
国民政府电文:“薛长官伯陵勋鉴:此次寇犯湘北,关系战局綦重,该长官指挥有方,所部忠勇效命,歼除顽敌,保障全湘,捷报传来,举国欢庆,应即复电嘉慰,并饬传谕所属,益加奋勉……”
何应钦电文:“长沙薛长官伯陵兄:湘北会战,经获全胜,捷音传来,良深欣贺,吾兄指挥有方,杀敌致果,厥功无伟,敌人遭此惨败,心胆俱寒,仍希再接再厉,奋迈前进,以获全功。”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日方和guó mín dǎng方面各自都公布了己方统计的战果:
日方声称此战毙、伤、俘guó mín dǎng军4.8万余人,而日方的伤亡数字仅为3600人;
guó mín dǎng方面则宣称日军死伤3万余人,第9战区的伤亡人数为4万余人。
事实上,当时双方在作战中究竟各自损失了多少人,我们现在已无法确切查清。
那么,这一仗究竟是guó mín dǎng军胜利了,还是日军胜利了呢?
从当时guó mín dǎng方面的宣传看,显然是将己方作为胜利者。而冈村宁次在其回忆录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甚至连guó mín dǎng方面把此次会战冠之以“长沙会战”的名称,都认为是不准确的。他说,第11军的作战原案中并没有一定要占领长沙的提法,而是要在赣江与湘江之间打击中国军队,若作战进展顺利则相机攻占长沙,因此,如何有日军兵败长沙一说?在冈村宁次那里,这次会战被称为“湘赣会战”,并认为他才是胜利者。
当时的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副处长兼作战科长赵子立,1984年曾撰文指出:“此次会战,我军是逐次抵抗,且有既设阵地可供利用;日军是攻者,常暴露于我阵地之前,其伤亡不会比我军少。据实而论,只能算是一个‘平局’。说是‘长沙大捷’,有些夸张。”
有学者曾指出:此次会战,从日军进攻开始,至日军主动撤退告终,战场全局的主动权基本上cāo之于日方。战斗结束后,双方军队都回到原有阵地。因此,就会战局部而言,双方未分胜败。但从抗战的全局而言,却是对中方有利。日军要消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未达到,反而消耗了自己不少兵力和武器,并退回原阵地。而中国方面判断日军将进攻长沙,为此做好了万一长沙不守的多种准备,所以将日军未能攻到长沙而退却视为胜利。
//
---------------
薛岳错失良机(2)
---------------
这种分析应该比较客观。
//
***************
*第四章汩水悲歌
***************
横渡汨罗江躲避空袭战利品中国军队进入长沙 蒋介石首先找白崇禧、陈诚、薛岳三人召开了小型会议,分析第9战区部队前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