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一种主要的销售工具时,戴尔公司都精心设计了其成本结构,使公司总是确保成本领先这一核心的竞争能力。
业务成本和非业务成本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投入的人员有80%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只有20%在前线作战,所以尽管他们投入的金钱和兵力很多,可实际的作战能力并不强。
企业也是这样,如果能够把很大比重的力量用于确实有价值的业务事件,就会取得很好的经营业绩。现实的情况是,百分之百的人都不会百分之百地清楚:公司里的哪些投入可以带来收益,哪些投入毫无价值。
同行中,赢利能力高的公司通常比赢利能力低的公司在业务的投入上更有效。例如,一个公司总觉得自己的销售费用很高,他们的主管把一个月内销售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分门别类地统计了一下,发现真正有效地用于营销的费用不到10%,而其他的则是那些丝毫不可能创造价值的消耗。
公司发生业务滑坡的时候,秘书往往首先成为被裁员的对象,就是因为秘书的工作在直觉上是明显不创造业务收入的。当然,这未必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这是一种符合直觉的选择,公司也试图通过这种做法传递一种信息公司在运营中要尽量降低非业务成本。
中国人比较喜欢固定的资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喜欢盖一些房子,来提升公司的“形象”。甚至初创的公司,为了有一个较好的形象,也要租用比较“像样”的办公室。IBM却不这样看,尽管IBM在中国有庞大的业务,也会长期地经营、拓展,但是公司内部有一个规定就是不盖自己的房子。多年以来,IBM一直租用办公楼,因为这种非业务xìng的投资会损害而不是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对于非业务xìng投资,IBM坚持“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这样的经营理念。
“外包”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不仅仅因为更便宜,简单地通过会计成本计算,外包有可能更贵。这种模式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是公司广泛地接受了剥离非业务xìng活动的重要xìng,只有把主要的兵力尽量投入到核心的业务上来,公司才有可能创造竞争优势。
CHAPTER11.3不懂成本构成(4)
对于初创型公司,区分哪些是业务成本,哪些是非业务成本是本质的问题。因为公司尚不清楚哪些活动可以创造价值,也不了解另外一些只是浪费金钱而已,并且这种浪费往往是一个公司消亡的直接杀手。对于成熟的公司,尽管它们已经有了一定比重的有效业务成本,但通常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初创型的公司往往缺乏有效开展业务的模式,于是,它们仿照现有的公司,招聘一些销售人员、用广告开路、参加各种展览等。这些开展业务常用的方式对于一个初创型的公司未必有效,公司花了100万元参加展览会之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效果,这是常有的事。
对于一个公司是业务成本的开支,对另外的公司则可能是非业务成本,各种内部和外部环节的组合决定了业务成本和非业务成本组合和转换的方式,所以这是一个需要随时调整的动态的过程。即使是成熟的公司也很难说清楚,公司围绕核心业务所从事的各个环节上的活动所起的真实的作用是什么,公司甚至缺乏对各个业务环节评价的基本机制。成熟的公司也仅仅知道这些环节组合起来会带来业务而已。
不懂产业的成本构成和公司的成本构成是公司赔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反之,只要对行业成本特征和本公司的成本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哪些事情应该重点投入,哪些则不可为就显而易见了。
企业的业务一旦趋于复杂,尽管在计算各个项目的营业收入时是很容易的,要想计算出每种业务或者产品的成本却是几乎难以做到的。因为直接成本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