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保证他们无后顾之忧,吃饱了有力气打击敌人。他们自己却大汗长流一口水也舍不得喝,全都留给红军叔叔。

    红军战士起身接过水和饭,看到眼前的儿童团员手里拿着红缨qiāng,象是一支赶来参战的“特种兵”。红军战士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夸赞:“呵呵,小家伙!好样的!”承先和大家蹲在战壕边上拣子弹壳,直到红军指挥员说马上又要开战这里危险他们才向红军叔叔告别。

    老区群众帮助家乡武装帮助红军都是自觉自愿,承先和儿童团员还经常帮助过往红军运送粮食,运送fù女们赶做的草鞋、布鞋,他们自己从没有穿过一双鞋。土地革命时期,儿童团员在家乡保卫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手持红缨qiāng坚守在村口站岗,放哨,查路条。

    在家乡的土地上,人们常常听到儿童团员那稚嫩的童声唱共产儿童团歌,“准备了好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哒哒哒滴哒 滴滴哒......”

    儿童团歌诞生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它象战斗号角鼓舞着苏区的孩子们在pào火中成长,让红色的种子撒遍革命根据地。

    威武雄壮的儿童团歌激励儿童团员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儿童团员与父辈站在一起,用稚嫩的肩膀挑起革命重担。

    勇敢坚强的苏区红孩子坚决响应共产儿童团的口号:“准备着,时时刻刻准备着!”

    第一节 赶尽杀绝

    在土地革命低潮时期,革命力量也并不强大,农村的革命形势更为复杂。老区常常为今天是苏区明天又沦为白区,国共两党拉锯似的反复争夺。

    三○年春,黄陂的形势急转直下,白色恐怖再次来临。

    guó mín dǎng军队卷土重来,到处扬言清乡清共,要把共产党赶尽杀绝。土豪劣绅和地主武装到处捉拿捕杀农民自卫军、游击队员和赤卫队员,就连军烈家属也不放过,风声越来越紧,塔区各个武装组织也相继撤离,进入山里打游击。

    仁仟和地下党也转移了,地下党组织就隐蔽在敌人的眼皮下。

    在离黄陂县党部仅十几里的地方是一片乱岗坟堆,茂密的树林被大风吹的裟裟响动,落叶飘零在羊肠小路,半人深的草丛起伏不定更让偶尔经过的路人感到毛骨悚然。这里白天也少有人经过,夜晚更是一片无人区,越发显得yīn森凄凉。

    地下党转移到这里十分安全,他们困了就倒在坟头睡觉,渴了喝几口湖泊的浊水,饿了在荒山野坡上扯一把野菜,革命的乐观主义让他们并不觉得有吃住的隐忧。guó mín dǎng部队每天在县城内外进进出出到处搜查,想不到地下党就在眼皮下活动。

    guó mín dǎng开始大规模清剿根椐地,地下党已充分估计到这次斗争的残酷xìng,仁仟也托人给妻子捎话,要她把母亲和孩子带走躲得越远越好。

    承先的母亲得到消息后放下手的的活儿很快就收拾停当,家里穷得叮当响,她拿上讨饭的家什把几件破衣裳打成小包袱挽在手上。等待天黑尽后,承先的母亲走出门外看看四下没人,返身回去一手牵着六岁的小儿子一手掺扶生病的婆婆,一家三代人趁夜黑出了门。懂事的小承凯被母亲牵着小手一声不吭,他紧跟上母亲的脚步,病中的婆婆杵着棍子迈着一双小脚踩在高低不平的田梗上。

    微风吹在身上,她们的心里拔凉。

    仁仟托人捎话,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事情没有到严重的地步,他不会轻易这样做。

    走到村口,老远就看见背qiāng的民团站在要道口,道路被封锁。老少三人连忙择回田间小路向另一条路口走去,不料这里也被封锁,大路小路都设了关卡,承先的母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