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蒙必修,又让战策成为儒生为官必备,这就本末倒置,动摇根本了。虽然‘忘战必危’然而‘好战必亡’啊。”
冷千山不是科举出身,虽然读过四书五经,但是并不怎么熟悉,所以不晓得《司马法·仁本》明明说的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叫人不可忘战的,程亦风偏偏要倒过来说,就把意思完全颠倒了。那些生员们虽然晓得这句话,但是他们崇拜程亦风,也不觉得他如此“活用”有何问题。
“程大人说的果然是至理!”生员们道,“但既然圣人也说要文武兼修,那我等在义学中既读诗书又学兵法,也不算是有失体统吧?”
“那当然也的确不算。”程亦风道,“世上有人爱诗,有人爱画,有人嗜酒,有人好色,这些人集结成社交换心得,且未听朝廷要取缔他们,为什么有人喜爱纸上谈兵就不行呢?你们只消记住,不要光拿了笔,将纸墨都丢在一边,那就成了。”
生员们谈兵论战乃是为了救国,却被程亦风一溜嘴说成好像茶余饭后的玩乐一样,未免心里都有些不高兴。幸亏公孙天成道:“历朝历代都是重文轻武,不让民间研习兵书,不让百姓操练武术,无非是怕万一奸人利用,招集百姓造反,到时朝廷无从镇压而已。但是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又云: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亚圣也说: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诸位结社教习兵法,不仅不算有失体统,还是为安邦定国做了一大贡献呢!”
臧天任听他这样说,岂不是给自己帮倒忙?急得直向程亦风使眼色。好在公孙天成话锋又一转:“诸位都热心勤奋,一边备考,一边谈兵,一边学武。只是依老朽的浅见,讲习兵法,没有比兵部中专门整理兵书的人讲得更好了,而教练武艺,恐怕普通兵营里的教头也比诸位高明。诸位废寝忘食,能够让多少人真正学会用兵之道或搏击之术的呢?但如果诸位全力备考,一举高中,能够成为兵部的官员,就可以将你们的打算变为新法,通过各地的兵站付诸实施,这效率岂不比今日要高出百倍?”
生员们瞪大了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公孙天成说的这样浅显,又这样实际——可不就是这样的道理么?
“所以依老朽看,”公孙天成趁热打铁,“诸位不如暂时顺了礼部的意思,暂时不要再研究兵法和操练武功,先把秋闱考过了再说——如果一时意气,当真被革去功名,岂不是更加报国无门了?”
有道理!生员们都点头。臧天任也便松了一口气,展开文书,让众人签字画押,表示以后不违此令,否则革去功名,与人无尤。
而偏偏这时候,冷千山又冷笑着开了口:“公孙先生和程大人说的都很好听,好像有了一官半职就一定‘报国有门’似的——请问你们二位,这次程大人在大青河用兵如神,打了胜仗,为什么既不见你继续领兵北伐,也不见你和樾人谈判?听说朝中主和派的那些文官唆使皇上发出‘不战不和’的圣旨,硬将你从前线招了回来,可有这回事么?”
程亦风一愕,生员里已经炸开了锅::“程大人,果真如此?为什么会不战不和?刚才臧大人说朝廷里奸臣当道——就是这些奸臣吗?为什么没有人讨伐这些奸臣?”
程亦风急得直想跺脚:自己是绝不能把胡喆的事告诉这些冲动年轻人的,但是难道任由他这样污蔑所谓主和派的文官?
“朝廷里当然有奸臣啦!”蓦地人群里一个声音道,“而且奸臣的脸上常常还写着‘奸臣’两个字呢!”
这个声音似乎在哪里听过!程亦风寻找那说话之人。生员们也都超发声的地方搜寻,不过并没有找到说话者。却听冷千山“啊呀”一声叫,大家回头来看他,只见他两颊上被写了字,正式“奸臣”。众人都惊讶,也有的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