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适应功能的不良并不一定是疾病,如一个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脑力工作者不能适应常人能够胜任的体力活动,稍有劳累就腰酸背痛,这不一定是有病。⊙,因此有人建议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增加一个‘无病状态‘。
而在中医里面,疾病有八纲,阴阳,两虚之说,即阴c阳c表c里c寒c热c虚c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c分析归纳为阴c阳c表c里c寒c热c虚c实八类证候。
八纲的内容,《内经》已经奠定了八纲辨证的基础。张仲景更具体地运用于伤寒与杂病的诊疗。《景岳全书》中有《阴阳》c《六变辨》等篇,对八纲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c错综复杂的。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c用寒热阐发性质c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c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具体的说,各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c寒热c表里c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证c热证c实证隶属于阳证范畴。里证c寒证c虚证统属于阴证范畴。所以,八纲辨证中,阴阳两证又是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此外。八类证候也不是相互,而是彼此错杂,互为交叉,体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c里邪出表c寒证化热c热证转寒c由实转虚c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c真热假寒c真虚假实c真实假虚等。所以。进行八纲辨证时不仅要熟悉八纲证候的各自特点,同时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c阳证。以三阴c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这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c寒热c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
阴证,凡病在里c在血c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c面色苍白c畏寒肢冷c气短声低c口不渴c便溏c尿清c舌淡苔白c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c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c在气c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c面赤身热c气壮声高c口渴善冷饮c呼吸气粗c腹痛拒按c大便秘结c尿短赤c舌红绛苔黄c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c盗汗c手足心热c消瘦c口干咽燥c小便短赤c舌红少苔c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c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c面色苍白c少气懒言c畏寒肢冷c自汗c口淡不渴c大便溏薄c小便清长c舌淡苔白而润c脉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