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此,帝国将需要在上述地区采取更加主动的开发策略,以便上述各地有充足的土地和资源来容纳更多的移民。     南洋各地,哪怕是以现今的技术水准来说,也能够养活至少千万帝国子民!     至于印度和西亚以及非洲嘛,上述地区的本土化政策,可以缓一缓,而是可以效仿西方国家的殖民政策,移民则是依靠民众的自发性,官方除了少数几个核心据点外,其他地方短期内不会大规模的组织官方移民。     少数几个核心据点,自然是指南非港、锡兰岛等战略要地。     除了海外移民外,李轩在前往杭州的路上,也是决定了进一步加大对杂交水稻的投入力度,同时土豆和番薯、玉米等外来的农作物也要继续进行本土化培育,以早日推广。     话说这两点上,其实帝国一直都没能取得什么成效。     杂交水稻不是那么好搞的。     至于土豆和番薯的种植也不容易,为何,水土不服啊!     要想让土豆和番薯等农作物,适合帝国本土的气候,然后长的又快又好,同时还要达到比较高的产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同样是需要不断的选种培育的。     帝国目前也只是在少数地方推广这些新农作物而已,这种小规模推广,其实用试验来说更恰当。     一边小规模推广,并借此大规模培育良种,这就是帝国在这些新农作物的推广和培育上所采取的折衷办法。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李轩也是认为农作物肥料的推广力度也必须加大。     其实肥料这东西,并不是什么陌生东西,农民老早就开始用农家肥了。     不过李轩一直都是在等待着化肥出现,不管是尿素为代表的氮肥还是钾肥、磷肥乃至氨肥,李轩都想要,甚至随便那一种只要有都可以。     但是很可惜的是,上述各种化合物虽然早都出现在了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实验室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廉价的生产却是一直没能做到。     如今大唐帝国的各种化合物的产量其实已经是不小了,已经能够满足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转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生产化肥,依旧是力不从心。     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成本太高!     施下去的化肥,其价值比种植出来的粮食还要高,而且是高很多倍!     这种情况下,化肥根本是不可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     化肥是指望不上了,李轩也就只能把目光投向了鸟粪上!     其实早些年就是有人在一些海岛上,发现了大量海鸟粪便,也知道鸟粪可以充当肥料。     但是之前的远洋运输成本相当高昂,船只的吨位都是用来运输香料、瓷器、丝绸等奢饰品的,根本就不会有商人用来运输鸟粪这种大宗货物。     但是现在,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吨位的机帆船只出现后,海上的运输成本开始大幅度下降,在李轩看来,如今的海运成本,已经是足以用来跨洋运输大宗货物。     李轩在火车上,思索着各种解决因为人多地少所带来的各种民生问题,该如何解决国内依旧有大量的极端贫困人口的生活时。     御用专列也是顺利抵达了杭州!     抵达了杭州这个浙江省府后,李轩自然也是会停下来视察两天,不过也就只有两天而已。     相对来说,其实杭州的发展比较中庸,没有太多让李轩值得关注的方面。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省城,也是属于传统江南,环太湖地区的城市,杭州的传统农业是不错的,传统的商业以及手工业也是有的,工业革命后也是办了不少的工厂,也是发展出来了一定的工业。     不过也就这样了!     夹在上海和宁波这两个商贸港口的中间,并没有给杭州带来太大的发展机遇,反而是被吸血了不少,人们一说到东南沿海投资,基本都是奔着上海去了,谁还去杭州啊。     哪怕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