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心说"空既是色,色既是空"了。     第八计暗渡陈仓     官兵甲:我一个人骑着三匹马,摇着四杆旗,来来回回的跑,用哈勃望远镜看到黑压压的敌人在前面的路口等着我们呢,你应该走的很顺利吧兄弟     官兵乙:敌人倒是没有,不过这条道前进的路上总是充满了荆棘和野兽,最要命的就是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的……先这样啊哥哥,前面出来一只老虎,我去声东击西了    【原文】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     故意暴露我方正面攻击的行动,利用敌人在此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发动突然袭击,出奇制胜。    【按语】     忽然出自于平常,没有平常就没有忽然,意思也就是没有平常日子便也就无所谓喜从天降了。用一句成语来阐述:不明修栈道,也就不能暗渡陈仓了。昔日邓艾驻扎军营在白水之北;姜维派廖化驻兵在白水之南。邓艾是个明白人,他说:"现在我们的部队人少,而姜维只是让廖化驻扎在河对岸让我们看着,却不修桥造船来攻打我们,这摆名了只是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老夫断定,他肯定会从东边突袭洮城"。夜幕降临,邓艾率领大队人马径直赶到洮城等着姜维。姜维果然率兵来攻打洮城。结果邓艾已经重兵把守了,姜维无功而返。(邓艾怎的就不用屡试不爽的--埋伏呢?)     暗渡陈仓之计讲究的就是一个"奇"字和"正"字的唯物辩证关系。奇和正是相互对立也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是相互可以转换的。你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你更加可以暗渡陈仓,明修栈道……好像是一样的!总之呢,意思就是不能太拘泥于格式和教科书,大家看的都是同一本教科书"三十六计",如果照搬照抄,教条主义的话,必死无疑!     暗渡陈仓的模范--韩信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着锄头镰刀开始起义,起到最后就剩刘邦和项羽两支比较强大的义军了。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了关中,杀进了咸阳城内。而为人厚道的项羽虽然势力强大,但一路磕磕碰碰太多,到达关中的时候刘邦都已经在咸阳城内呆了好些日子了。项羽逼迫刘邦退出关中,摆了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差点丧命,打是打不过人家啊,无奈刘邦脱险之后率部退出关中,驻扎在汉中。在去汉中的路上将通往关中的栈道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让项羽感觉他不会再返回关中了。其实刘邦一天也没忘记要打败项羽,尽得天下。     刘邦在汉中休养生息,在公元前206年,派大将军韩信率兵东征。在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扛着木板去修复那年被烧毁的栈道,给项羽他要从原路杀回的讯号。关中守军得到消息后天天盯着栈道修复的进度,并且派了主力部队挤在桥头严加防范,阻挡汉军的进攻。韩信"明修栈道"行动成功,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和大部分的兵力。接着他立刻派大军骑着白龙马绕道到陈仓,从那里发动了突然袭击,一举打败了章邯,平定了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xìng的一步--当然了,离他被吕后刮掉也迈出了一大步。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计谋使用一次之后,敌人肯定不会第二次再上当了,即便是个三岁的小孩,第一次你骗他说来叔叔给你糖吃,结果你放了一条毛毛虫在他伸出来的小手里面,第二次你再说来叔叔给你糖吃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向你吐口水了,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不记事儿,韩信后来又用了一次暗渡陈仓之计,结果还是大败楚军。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到最后楚汉相争的时候还剩一些小鬼小怪,这些小鬼小怪都是些墙头草,看哪边厉害就投靠哪边。西魏王豹(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粗人),本来已经投靠了刘邦了,后来见刘邦的部队吃了一个败仗,就立刻率领自己的部下去投靠了项羽。又是韩信率兵攻打西魏,大军走到黄河渡口临晋关(今山西永济西),被黄河挡住了去路,而西魏王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