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5%,也就是91.7元*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到47.68元,院线联盟分4.59元,合计52.27元。
电影公司制片和发行会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还拿张-艺谋冯-小刚的电影举例的话,电影公司会按上限分43%=91.7元*43%=39.44元。其中发行方一般分5%=91.7元*5%=4.59元。
以上即电影公司即制片方分34.85元,发行方分4.59元,合计39.44元。如果电影的制片方和发行方是一家公司,就像华谊这样的大型影业公司,那这部分钱他们就全拿了,大概占到票面价格的40%,也就是总票房的40%。
在上个位面,如果不是大导演的作品或强势的大片,比较中等或偏小型制作的影片,分成比例就更少了,电影公司一般只能拿到总票房的35%左右。再扣扣税,一般一部电影的总票房的三分之一,才是电影公司真正能靠票房收回来的收益。
其他的衍生收益,比如海外版权、影视制品销售分成,电视台版权、周边商品等等,这类收益普遍能达到电影票房的15%以上,有些衍生做的好的电影,比如动画片,那这类收益要比电影票房更高。
发展到后期,杜星河穿越过来的那几年,在一些大制作中的贴片广告和广告植入收入,已经非常可观了,有些电影甚至在开拍前就已经靠这部分的收入平衡了收支,其他收入诸如票房这类的大头,就是纯收益了。
在上个位面的中国,投资拍电影,算是一项投资回报比非常高的事,所以有大量热钱涌入电影圈,这催生了中国电影业一派繁荣似锦的景状。
在杜星河穿越过来前的那个年代,那个位面的中国电影发展速度和这个位面比。都不遑多让,虽然在电影技术上成长不多。但投资规模可一点都不差。
当然由于上个位面的一些社会风气影响,上个位面的电影投资也有很畸形的一面。不像这个位面,电影投资的投资方,除了拍公益电影和艺术电影外,只要是投资拍商业电影,那无一例外肯定都是以盈利和赚钱为目的的。在上个位面,有些热钱涌入电影圈投资拍电影,确实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泡妞或者拿回扣这类目的。
在上个位面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明明有的女明星是票房毒药,只要是她出现的电影,几乎无一例外在票房和口碑上全是惨败,但仍有人找她继续拍,这明显就是背后人有在推,非要给这女明星捧红不可。
在这个位面的娱乐圈。虽然也有这种花钱捧女星的情况,但这个位面在背后捧人的人,花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钱,他们愿意烧钱捧人,这也无可厚非。但在上个位面,一般背后的老板花钱去捧女星。都不是花自己的钱,这里面的事就没法多说了。
上个位面的电影投资还有一种很畸形的情况,那就是有些大的公司甚至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组织投资去拍电影,他们只顾投钱,根本就不会在乎拍出来的电影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会什么票房之类的,因为这笔钱他们只要投出去了。就会和电影制片方达成灰色协议,拿到回扣,至于到底最后能不能让这笔投资有收益,他们不管,他们只顾自己拿到钱就行了。
打个比方,比如一家银行给一个剧组投1000万的宣发资源,那别的先不说,这个投资主管自己肯定先要拿200万的回扣,至于最后电影卖成什么样,银行能收回多少钱来,这都无所谓了,他自己的腰包鼓了就可以了。上个位面之所以会有很多从立项开始就知道是肯定赔钱的大烂片,依旧有投资方砸钱给拍出来,回扣便是症结所在。
在这个新位面,虽然电影圈的热钱涌动更为蓬勃庞大,但因为高度透明化的审计机制,以及几乎全是私人资本在炒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