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算这个中午,好好研究一下《乞丐的音乐》。
他在网上搜索横店相关信息,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横漂为什么出不了明星,两句话概括:“群众没素质,特约没演技。”
跑群众演员的人,除了少部分是来自艺校之外,大部分都是曾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辍学生,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自然就参差不齐。
这一点非常明显,徐浩只要转头看看左右,就明白了。
都是横七竖八的往地上一趟,就能呼呼大睡的人。
观察群众演员,标准是素质,观察特约演员,标准就不再是素质了。素质差点没关系,只要戏演得好,导演就愿意要。可难就难在,演技这玩意,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明星都没几个人能有好演技,何况横店的这群特约。
很多特约只是凭借外形,拿到的戏份。
或帅气漂亮,适合当花瓶;或丑陋奇葩,适合当丑角;或者年纪大了,适合演中老年。
演技实在是缥缈难寻。
徐浩也不觉得自己现在有什么演技,没演技又能拿什么打动导演,所以他需要琢磨自己的戏路。
这部《乞丐的音乐》微电影,既然号称是未来艺校必修影片,必然有过人之处。
“希望能对我有帮助。”
……
视频打开。
首先是一段开场的logo,一只卡通的树桩出现在画面中,接着,画面右边跑过来一只白色卡通兔子,啪嗒撞在了树桩上,右边晃悠悠走来一个黑色的卡通老农,扛着锄头,一把拎起来兔子。
而兔子撞在树桩的地方,慢慢裂开几个大字。
“守兔工作室。”
这应该就是《乞丐的音乐》制片工作室了。
logo结束,视频正式开始。
镜头特写一只手,握着小提琴琴弓,在拉动小提琴的琴弦,一段徐浩觉得熟悉,却又陌生的旋律,悠扬,从声筒中传出来。
手部的每一次动作,都仿佛与小提琴的声音,产生一种节奏上的律动。
下一刻,镜头一变。
是一张脸部特写,这张脸脏兮兮的,头发也乱糟糟的,但是表情却是陶醉的,仿佛沉浸在音乐声之中。脸部下面的肩膀,一耸一耸,立刻就使得徐浩联想起来,他在拉小提琴。
不过紧接着,想象就中断了,因为画面再度出现那只手,镜头越拉越远,并且从正面,转移到了背面。可以看到,拉小提琴的人,梳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大背头,绝对不是刚才那个人的鸟窝发型可以比拟。
这是一个在空旷教室拉琴的人。
镜头转移到教室外面,是个有些破旧的小区,一间房子上悬挂着“优雅练琴教习室”的牌子,而牌子不远处,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就是刚才脸部特写的那个人,坐在花坛的台阶上,也在手舞足蹈的拉小提琴。
可笑的是,他手中并没有小提琴。
但随着镜头在教习室里,教室外来回切换,给人的感觉又不同了。乞丐的确没有小提琴在手,但是他的每一个动作,包括手部颤动的细微幅度,都跟教习室里正在拉琴的那个人,一模一样。
这个乞丐,的确是在拉小提琴,尽管他没有小提琴。
他的动作,他的表情,他微微闭起眼睛时的陶醉,无不像是真正的小提琴演奏者。
大约2分钟的小提琴曲结束,这段在教习室内外来回切换的镜头,也结束了。画面来到了车水马龙的街头,拉小提琴的乞丐,蹲在天桥道上,枯坐等待别人的施舍。面前的破碗里,只有几个钢镚。
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四个时间用天空中不同方位的太阳,很轻易就表达出来。傍晚之后,乞丐拿起收获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