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谈判陷入僵局,开心折中道:“不如这样,我们保持联络,你好好考虑考虑。咱们柏林电影节上再见。”

    大胖子哈维的心脏也再次一突,这是他首次面对“小人物”而无法完胜的局面,冷笑道:“你这么肯定能在柏林电影节上有斩获?”

    神秘一笑道:“我们拭目以待。”他多少有些底气,如果说之前参加柏林电影节还需要报名,现在却是被主动邀请的对象。

    “冷~”

    这是抵达柏林后的第一个感受。

    柏林全年几乎一半时间没有阳光,尤其以2月最为寒冷。气温不过零下一二摄氏度,但欧陆寒风劲吹,在户外呆上一会儿就会瑟瑟发抖。

    难为了各路明星,从麦当娜到文德斯,穿着少得可怜的衣服,在寒风中走过红地毯,还得不时停下接受突如其来的媒体采访。

    欧洲三大电影节,威尼斯对那些云山雾罩根本看不懂的艺术片青睐有加,戛纳包容性比较强,把商业和艺术性结合的很完美,柏林电影节的关键词是政治。而电影节高层从不避讳它诞生初期的冷战色彩,乌尔里希?格雷戈尔从1960年代开始就在柏林电影节组委会工作,当时的德国已经分裂为东西两个阵营。他更是直言:“电影节确实是冷战的产物,当初创办的目的非常明确,口号干脆就是‘自由世界的橱窗’。”

    政治是柏林电影节诞生的大背景,而即便在冷战最紧张的年代,也没有任何政治势力直接干预过电影节的选片和评奖。

    柏林电影节的评审机制强调尊重评委的个人意志,评委几乎都是资深电影人,会从电影艺术而非政治话题出发看待一部作品。评委每年都会有所更换,即便有个别评委从政治出发,而非艺术地评判作品,也不可能左右整个电影节。

    在这里,曾经造就了张一谋、李案、贾章客、王晓帅、廖帆等等。

    1988年,张一谋导演的《红高粱》摘取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但在国内,却引发了一场争论。部分观众认为它“靠丑化中国老百姓,博得了西方人的赏识”。

    由此,只要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西方目光以猎奇心态看待中国”的观点就会被重提一次。但《中央车站》不是,哪怕最黑暗的人口买卖,也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隐晦顺带点名。满满的都是希望,都是寻真,都是阳光。

    在美国耽误了一些时间,抵达柏林的时候,身边少了白小雅多了罗克敌和一个华人律师。

    《中央车站》在美国电影节上斩获大奖的新闻,也随着白小雅回国,开始大范围的报道。

    这并非消息渠道狭窄的九零年代,其实国内媒体早得到消息,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拿大奖。立刻打电话给某局,询问是否过审的片子。一听审过了,好,没问题,那还不使劲的报道。只是苦于没有详细资料,报道也多在圣丹斯电影节的背景上。

    白小雅回国后,一打打的照片、视频、资料纷纷往各大媒体送去。这次都不用塞钱了,你不报到,有的是人来报道。

    这年头,影视公司还没有形成自己送宣发稿的习惯。甚至连采访、发布会什么的,都是在摸索着前进。山与海的新闻公关行为,完全是开心前世的所见,站在不同的高度上炒作话题,哪有炒不热的。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