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那一场大火,他在独行大侠宁则从的帮助下,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太祖朱元璋曾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燕王朱棣以对。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ri照龙鳞万点金。”朱棣之对太祖朱元璋较为满意。
然而,从中也看出了朱允炆的懦弱c平庸和朱棣的野心勃勃。太祖驾崩后,皇室想了一些方法来巩固朱允炆的皇帝宝座。但毕竟人算不如天算,后来江山终究被朱棣所得。而上面的对联却成为二人命运的谶语。
建文帝朱允炆在湄江隐姓埋名,法号觉明和尚,取意“绝命”,亡国绝命,在长期的流亡过程中,朱允炆一直以晋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苦练少林宗派高深武功,希望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但后来他慢慢地发现,朱棣管理国家的能力比自己实在要强得多,在朱棣的管理下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就慢慢地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沉醉于大自然之中,结交了一帮武林朋友,其中就包括独行大侠宁则从c洞庭一怪顾恩其c惊雷铁汉雷厉风c黄山仙侣岳灵霄c崔云云夫妇,少林铁棍僧,乐在其中,哪还管什么皇权富贵,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只是宁则将觉明和尚的身份告诉了几个至交,几人心中替他十分的不值,又听闻传国玉玺隐藏在会龙山上,几个好朋友决定替建文帝夺回传国玉玺,并意图帮助他重登帝位。
然而,建文帝心意已决,不愿意在争夺天下,方才有了刚才在林子里制止六人抢夺玉玺的一幕。
听到此处,易未忆这才恍然大悟,又想起建文帝朱允炆执意让自己将传国玉玺送还皇宫,心中自是对他生出了几分敬意,一个被自己的叔叔夺去皇位,且屡遭追杀的皇族,心中竟然没有仇恨,念及的全是天下苍生,如此宅心仁厚,这怎能不令人钦佩!
忽然之间,易未忆又好像想到了什么,他望着宁则从,问道:“对了,那是一群手持火铳的黑衣人又是什么身份?他们为何也对传国玉玺穷追不舍?”
宁则从忽然面sè一变,沉声说道:“他们是神机营的人,奉朝廷之命,前来寻找传国玉玺,谋权篡位,杀人夺玺,朱棣真是费尽心机啊!”
易未忆一听此话,又想起那ri在会龙潭曾听玉麒麟提及神机营,心中认定那一伙人必是神机营的人无疑。
听了宁则从的一席话,很多事都开始逐渐变得明朗起来,生命必将会是这样的,它终究要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时空中传来一声飞鸟的悲鸣,想到自己身上尚且背负着血海深仇,沉思片刻,缓慢的从怀中取出传国玉玺,把它递到宁则从的面前,说道:“前辈,晚辈现在就将传国玉玺就交给你!此事事关黎民社稷,请前辈妥善保管,晚辈尚有要是要办,就先告辞了!”
说完,便作别了宁则从,打马往灵鹫山方向奔去。
而宁则从自取得了传国玉玺之后,便召集了武林中的好友,瞒着建文帝私下组建了卫明党,暗中谋划帮助建文帝复位之事,他与众位武林好友,约定在嵩山少室山商议举事的相关细节,其中领头的有雷厉风c铁棍僧c岳灵霄c崔云云c少林的了尘大师。
众人将举事的地点约在少室山,也是出于保密的考虑,想那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三百丈之遥。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也含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延绵,有的象猛虎蹲坐c有的似雄狮起舞,有的若巨龙睡眠,有的如乌龟爬行,峰峦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