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们网站登了一篇张道长的《激情燃烧的棉花岁月——对棉花战役的回顾和反思》,全文如下:

    我做棉花是从2009年10月就开始建仓做多的,当时棉花价格在15000元左右,我投入资金1200万元。我当时没有满仓交易,只用了600万元左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对行情很确定,想要重仓交易,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也不想受太大的伤害;二是从以前看对行情没赚到大钱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满仓交易不容易拿得住单子,一个回调损失可能就会很大。

    我开始做棉花,如果是持仓过夜,基本上都是50左右的仓位,只有赚到一部分钱了才去加仓,因为我买的是低价,利润又逐步多了起来,行情的波动对我的影响就小了,除非是我主动倒手去赚价差,否则反向震荡没法把我洗出来。随着资金不断地翻倍,雪球也不断地滚大,我的持仓手数也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加仓至3万手极限(两个主力合约,每个合约上限是单个客户15000手)。

    到2010年11月8日,棉花涨到32000元我就全部平仓出来了,其后两天价格就开始暴跌了。我总共获利100多倍,资金从1200万元到了15亿元。

    这一次的棉花,我为什么敢看到3万多,因为棉花的主要功能是做服装的原料。

    一方面,一件衣服用棉量比较少,也就用几两棉花,棉花占普通的衣服售价成本的比例并不高,比如一件衣服100-300元,即便用了1斤棉花,以3万1吨计算,棉花的成本也就是15元,只占300元的5-15,其实这300元的售价,更多包含的是商场利润c工人工资c物流c税费c房租c利息等。也就是说,棉花价格的涨跌对服装成本高低的影响不大,即使棉花涨一倍,一件衣服的成本提高也比较有限,最终体现在售价上也只是5c10最多20的提升,这对买衣服的群体来说,抑制效应有限,该买衣服的大部分人还是要买,不太会在意价格的小幅上升,更何况买衣服也不是天天去买的,买者对价格小幅上涨并不敏感。这方面的原因给了棉花上涨的空间。不像鸡蛋c猪肉等商品,涨价在终端售价上会完全体现出来,消费者对涨价的幅度更敏感。另一方面,棉花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不是完全可替代。一件衣服可以用棉花做,也可以用涤纶化纤做,当然还可以用麻或其他的材料去做。现在很多衣服实际上是棉花和涤纶的混纺,棉花的成本高了,就少放一点棉花,便宜了就多放一点棉花,普通人穿在身上基本上感觉不出来。当然了,棉花和涤纶的质感毕竟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棉质衣服,最好是100棉花的,或是60以上棉花的才要,涤纶化纤成分高的不要。棉花一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对棉花上涨空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果它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我预判的就不是3万了,而是5万。棉花价格的上涨,其中一部分助推原因就是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成本助推)和市民工资的上涨(消费抗性下降)。

    国家不让棉花涨的话,未来的棉花就绝迹了,没有人会继续种。那个时候我看一定会涨,因为农民种棉花的成本和人工的工资翻了很多倍,原来棉花在13000的时候,人工工资一天大概才15块,而那时的15000,人工工资都到了70c80了,工资翻了5c6倍,棉花的价格还是没涨,那就不行了。相关的品种,像玉米c小麦当时的价格,和它们在棉花原先13000的时候对应的价格相比都翻了几倍了。当时国家的棉花库存有500万吨,这个也不假,但是我不怕,今年不涨明年涨。我当时知道09年棉花的播种面积大幅下降,这是据我实地考察的。

    棉花到了2009年的年底就开始回调,我的资金回撤了一部分。我依然不怕,等着它上去。2010年2月见底后,它接着就往上涨,然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