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惠面庞相像。鲁惠向在昌衙时,曾见过似儿,无心中不道他与己同貌,今日细看,方知酷肖。
父子兄弟,意外重逢,好不欢喜。昌期设宴庆贺。宴罢,便叫把轿来送似儿归去。鲁翔道:“久蒙抚育,不忍遽去。今暂领归拜母,仍当趋侍左右。”昌期笑道:“令郎久离膝下,今日正当珠还合浦,岂可复使郑六生儿盛九当乎!”鲁翔听说也笑起来,遂命似儿拜谢了恩父恩母,领归家中。楚娘见了,又喜又悲,一时哭笑都有。石氏也抚摩欢喜。月仙道:“二娘,你看他兄弟二人,可不是一般面貌么?我昔年曾题一词,末云:‘疑是一爹娘,偶然拆雁行。’不想竟猜着了。”众人听说,尽皆称异。正是:奇情种种,怪事咄咄。冢中非父,不难将李代桃;包内无儿,幻在以虚作实。偶然道着拆雁词,猜得如神;忽地相遭半凤裙,凑来恰一。嫂子就是姐姐,亲外加亲;姊丈竟是哥哥,戚上添戚。幼弟莫非小叔,月仙向本生疑;舅爷与我同胞,鲁惠今才省得。再来转世未为奇,暗里回生料不出。
当日大排喜筵,合家称贺。自此似儿仍名鲁意,原常到昌家来往。
至明年,鲁昌二家,各携家眷赴任。鲁翔做了三年官,即上表乞休,悠游林下,训课幼子。鲁惠以狄公荐,累迁至龙图阁待制,母妻俱膺封诰。鲁意勤学孝弟,有阿兄之风,年十六即成进土,联姻贵室,后来功名显达。楚娘亦受荣封。昌期官至经略,以军功子孙世袭指挥使,与鲁家世为姻好。
这段话,亲能见子之荣,子能侍亲之老,孝子之情大慰。
《诗经南陔》之篇,乃孝子思养父母而作。其文偶阙,后来束析日虽有补亡之诗,然但补其文,未能补其情。今请以此补之,故名之曰“补陔阙”。
卷二反芦花
幻作合前妻为后妻
巧相逢继母是亲母
诗曰:
当时二八到君家,尺素无成愧台木麻。
今日对君无别语,莫教儿女衣芦花。
此诗乃前朝嘉定县一个fù人临终嘱夫之作。末句“衣芦花”,用闵子骞故事。其夫感其词意痛切,终身不续娶。
这等说起来,难道天下继母都是不好的?平心而论,人子事继母有事继母的苦;那做继母的亦有做继母的苦。亲生儿子,任你打骂也不记怀。不是亲生的,慈爱处便不记,打骂便记了。
管他,既要啕气;不管他,丈夫又道继母不着急,左难右难。及至父子之间,偶有一言不合,动不动道听了继母。又有前儿年长,继母未来时,先娶过媳fù,父死之后,或继母无子,或有子尚幼,倒要在他夫妻手里过活。此岂非做继母的苦处。
所以,尽孝于亲生母不难,尽孝于继母为难。试看二十四孝中,事继母者居其半。然虽如此,前人种树后人收,前妻吃尽苦辛,养得个好儿子,倒与后人受用。自己不能生受他一日之孝,深可痛惜!如今待在下说一人,娶第三个浑家,却遇了第一个妻子;他孩儿事第二个继母,重逢了第一个亲娘。
这件奇事出在唐肃宗时。楚中房州地方,有个官人姓辛名用智,曾为汴州长史。夫人孟氏,无子,只生一女,小字端娘,丰姿秀丽,xìng格温和,女工之外,更通诗赋。父母钟爱,替她择一快婿,是同乡人,复姓长孙,名陈,字子虞,风流倜傥,博学多才。早岁游庠,至十七岁,辛公把女儿嫁去,琴瑟极其和调,真好似梁鸿配了孟光、相如得了文君一般,说不尽许多恩爱。有词为证:连理枝栖两凤凰,同心带绾二鸳鸯。花间唱和莺儿匹,梁上徘徊燕子双。郎爱女,女怜郎,朝朝暮暮共倘徉。
天长地久应无变,海誓山盟永不忘。
毕姻二年后,生下一子,rǔ名胜哥,相貌清奇,聪慧异常。
夫妻二人甚喜。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