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磨合,到第二周,发现小李的成功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工作量反而有了一些下降。电话开拓新客户的数量为每天36个,成功数上升到22个,客户走访量仍是5家,成功率上升到4家。两个月后,小李的业绩已经达到小王的90%。
上面这一案例,说明员工的工作行为对员工的工作业绩是有较大影响的。
“精确管理”模式是在我的管理实践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结合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产生出来的,她将我们企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对象有机地结合到一个覆盖全球的系统之中,实现统一、透明的控制,从而使我们企业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实现高效工作。
------------
第二章 我研究的“精确管理”(1)
------------
一、从我的经历谈“精确管理”的产生
(一)精确管理的萌芽
“精确管理”模式是1999年我和同事在十多年的管理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1983年我大学毕业,分到当时国家企业管理金质奖的企业──江苏常柴集团的金坛柴油机总厂。经过六个月的车间实习后,我担任起组建厂计算机中心的重任,并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八年,主持了工厂所有管理项目的信息化工作以及生产线的计算机自动化改造工作。对管理从模糊不清,到熟悉了解;从不感兴趣,到兴趣盎然。
1985年,江南名城金坛已经有一批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这批热血青年充满了建设国家现代化的激情。大家拚命地工作,拚命地学习,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其中对改进、改善当时企事业管理的看法最多。因此,我们就自发地将对企事业管理感兴趣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叫“管理爱好者研究小组”的组织。大家推荐我为组长,主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出版论文集,最多时我们的成员达到60多人,还真有一点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劲头。
这个小组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我是学工科的,以前对企业管理不是很了解。这个小组成立后,大家很快由对当时企业的问题发牢骚,到组织大家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我看了一些当时称得上先进的中外管理书籍、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对管理理论似是而非的理解以及肤浅的工作实践,使我们得出了许多现在看起来十分幼稚的结论。尽管如此,因为我们随时在与实践紧密结合,所以在经历了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们逐渐成熟起来。这一经历为我探索“精确管理”的管理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确管理的来源
1991年底,全国九所院校开始招收国内第一届MBA,我有幸考取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班。通过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的理论,以及分析国外优秀的管理案例,我全面了解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知道了管理存在的共xìng问题。特别让我高兴的是,我对管理有了一套自己的系统和客观的看法。很多朋友都认为学了MBA后,处理事务的能力更强了,但我学了MBA后的体会是,可以更宏观的处理具体事务。
1993年底,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用我的积蓄,创办起我自己的公司常州金和新技术有限公司。这是当地第一家依据1994年8月1日起实施的《公司法》成立的公司。公司于1994年8月11日得到营业执照,从此我将我所学到的、总结出的管理全面地在我自己的公司进行实践。总的来说还很顺利。
1995年,我在常州所辖县办起了分公司。到1996年,我想走得更远一些,于是决定去美国,看看美国的企业是如何办的,自己有没有机会去美国办公司。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