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姑收拾好了桌子,也没叫善若,自己又添上了茶水。
刘福婶又喝了一口茶水,瞅着外头的日头开始毒起来了,寻思着得回家拾掇拾掇了。
正待起身,听得王大姑道:“刘福婶,我也不瞒你说,我这个侄女啊,我是自小看着长大。这孩子命苦,小小年纪没了爹娘,我是打心眼里疼,就当女儿似的爱。”
刘福婶一听这话,倒不急着走了,这个庄善若她也看过好几回,的确是个好闺女,不言不语的只会闷声做活,模样也俊俏,据说性子也生得和软。她想了想道:“王家嫂子,这也容易,你认你侄女做干女儿得了——反正你也没闺女。再找户好人家,添点嫁妆,风风光光地把她嫁出去,也不枉你这几年的心思了。”
王大姑听着在理,点头说道:“可不是这个理儿?”
刘福婶又道:“这既全了王家的名声,再等我两个大侄子娶媳妇的时候,还愁哪家不愿意把闺女嫁到这样的厚道人家里来?这样的人家,委屈不了儿媳妇。”
王大姑喜道:“还是刘福婶想得周全。”
刘福婶暗自寻思了下,自己还有个内侄子叫刘全的,家境一般,人才也一般,这不快二十了还没说上媳妇。这个庄善若除了嫁妆不会太丰厚些,别的都是没的挑的。一个孤女,想来也不会挑挑拣拣。万一这桩喜事说成了,她在他们老刘家可是一大功臣了。这样想着,她也不急着接话,又拿起茶碗喝起茶来了。
王大姑见刘福婶不答腔,便陪着笑道:“还要请刘福婶多多费心了,给我家善若牵牵线。”
“好说好说,王家嫂子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刘福婶满口应下来。
王大姑微微放宽了心,踌躇道:“刘福婶,你知道善若的情况,也不求啥聘礼家境,只要本分人家,两口子能安安耽耽地过日子就成了。”
刘福婶心里一动,这王家嫂子看来是做的了她侄女主的,这要求那个刘全正好,看来这事是十成有七八成准了。
两人又说了会闲话,散了。得了刘福婶的咸鸭蛋,王大姑又捞了一满碗的跳水萝卜给刘福婶带回去尝鲜,也顺便显显庄善若的好手艺。
午饭只有姑侄两人在家,庄善若便掐了菜地里的一根蒲瓜,拌了玉米面糊糊,简简单单地做了两碗疙瘩汤。
王大姑陪着刘福婶说话的时候,庄善若便一直在东厢房安静地缝着表哥的那两件新裁的夏衫。这两个表哥身材高大,费料子,一件衣裳的料子人家能做一件半,所以一年到头也没几件新衣服。庄善若细细地缝着针脚,希望这衣裳能够耐穿些。
王大姑和刘福婶在厅堂里说了好一阵子话。庄善若觉得心里有点奇怪,刘福婶是个媒婆,都说这媒婆的嘴天花乱坠,黑的都能说成是白的,姑妈和她没那么深的交情,咋能说那么久的话呢。不过疑惑归疑惑,大人的事做晚辈的也不方便过问。
两人正吃着疙瘩汤,庄善若说了句闲话:“天气真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场雨。早上就做了八张烙饼也不知道够不够吃。”
王大姑还在琢磨刘福婶说的那一番子话,越想是越在理,没听清楚庄善若在说些什么,只是随口应了一声。
庄善若也识趣地不说话了。
两人吃好饭,庄善若手脚麻利地收拾着。王大姑先回了房,道:“善若,等下过来陪姑妈说说话。”
庄善若“哎”了一声,知道王大姑有话要和她说,究竟是什么话,她心里也没个底。她突然想到如果姑妈张口要把她说给有龙哥,那她怎么回绝呢?想着心里一发颤,手里一滑,一口碗差点摔破。
庄善若收拾好了,洗干净了手,忐忑不安地来到王大姑的房间,轻轻地叫了声:“姑妈。”
王大姑正纳着鞋垫,看到庄善若忙招手把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