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战国末期秦国人。他的祖父叫甘茂,官至右丞相。甘罗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将相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奇优,聪敏过人,三岁时便能背诵《论语》c《孟子》和《庄子》,至于《诗经》和《楚辞》等一类民歌,更是张嘴就来。甘府上下,对甘罗之才无不称赞,甘茂更是将他这个宝贝孙子视为掌上明珠。
甘罗幼有奇才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秦国相国c文信侯吕不韦耳中,遂召来当面测试。吕不韦提了《论语》c《孟子》c《诗经》等书中的不少问题,甘罗都对答如流,一字不遗。吕不韦惊喜之余,征得其祖父甘茂的同意,将其收为庶子;为炫耀甘罗的才能,还经常带他上朝。
这一日,即公元前244年的一天,秦国为了征灭六国,又在举行大规模的阅兵。将士们人山人海,一队队站立在阅兵台的右边;各种武器数不胜数,一排排竖立在阅兵台的左边木架上,单等秦王前来发放武器。
只听得三声炮响,旌旗舞动,秦王率领文武百官来到阅兵台上。秦王这年也才十五岁。虽然已登王位,但仍童心未泯。他想,兵将如海,武器如林,靠自己一人发放,何时才发得完?得想个好办法才成!这时相父吕不韦便悄悄提醒秦王说:“可多选些将领,代为发放。”秦王摇摇头说:“不可,那样会发乱套的。”然后,稍一思忖,又对吕不韦说:“请相父代为发放如何?”吕不韦一听,连忙摆手说:“不可,不可,如让我发,三天三夜也发不完!”秦王笑着说:“既然相父没招了,那就看我的吧!”
好一个小秦王,他想利用这个机会,开一个小小的玩笑,一方面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干,也想检验一下众大臣的智力。只见他不慌不忙地高声对文武百官宣布:“谁能在十次击掌的工夫内,查出我今天究竟是士兵多,还是武器多,就给谁记头功!”
文武百官一听,都是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碰上秦王的目光,便赶紧低下头来,生怕秦王点自己的名字。就在此时,年只五岁的甘罗高声答道:“我有办法!”然后,便来到秦王跟前对秦王说:“只要你给我一支令箭,士兵能听我的指挥,只须两击掌的工夫,便可查出士兵多还是武器多!”
秦王见他是个幼童,开始有点不相信,但又见他生得机灵,目光有神,更是一副非常自信的样子,显得十分可爱,于是便把一支令箭交给甘罗说:“也罢,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相信你能为我办好这件事!”
小甘罗双手接过令箭,一步跳到发令台上,大声宣布说:“众士兵听令,当我击第一掌时,你们立即以列按序去取各排的武器;击第二掌时,所有拿到武器的人都按列向前两步。要准确迅速,不准有误,违令者定斩不赦!”
众士兵高呼一声遵令,甘罗随之击了第一掌,众士兵听见掌声,便飞奔去拿武器。武器被拿光后,甘罗又击了第二掌,所有拿到武器的人都向前走了两步。还有几个士兵没拿到武器,只好原地站着不动。甘罗从容不迫地向秦王报告说:“启禀大王,经过清点,结果为士兵多,武器少,请大王过目!”
文武百官见甘罗小小年纪,事情办得如此利落,无不目瞪口呆。秦王则拍手笑着说:“甘罗,真有你的,本王今天为你记头功!”然后秦王又为百官解围说:“我大秦国一个小小儿童,就如此足智多谋,何况文武百官及广大将士?”百官一听,方才醒悟过来,立即和众将士一起欢呼起来。
甘罗十二岁那年,燕国为了讨好秦国,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做人质;秦国为了联合燕国去对付其他国家,也想派个人到燕国去做宰相,以示平等友好。
但派谁去好呢?丞相吕不韦想,张唐是最好的人选。但张唐担心去了以后,不知哪天秦燕反目为仇,自己就没命了,所以一再推辞不去。为此,吕不韦愁得整天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