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教人育人,不是为虎作伥,所以老子提醒我们:有了这种思维模式是好事,但是不能说你掌握了某些技能就用来做坏事,我们得明白,我们生活在人群之中,所作所为都要以大众可以接受为目的,如果侵害了大众,对我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婴儿的所作所为,喜怒哀乐都是发自本心的,所以婴儿的作为可以理解为最符合道德观念。
世俗传言:当人们遇到未知的危险时,婴儿是第一个感应到的。现实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关于某人在即将遇到危险之前,他的孩子总是哭闹不停,哄都哄不住。
所以修道的人常常说婴儿身上带有先天之气,是最接近于“道”的人。
儒家也有: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至诚之道很多人都理解成像孩子一样心思单纯,就可以达到至诚之道)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作为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来讲,完全像婴儿一样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像婴儿一样所作所为发自本心c所作所为不背离道德观念。
(有人根据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这一段内容认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è),复归於无极。知其荣,”是后人妄加。其实在这里是不是妄加无所谓,并不影响整体的阅读和理解,所以不进行删减。)
我们常用“是非黑白”这个成语来表示对错c善恶等行为,所以“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也是这个意思,不多解释。
“忒”字在这里念(è),代表差误。
“无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
按照汉语中对“无极”的定义,我们很难去描述它,也无法进行实际的注释和解释,但是“无极”与“自然”很接近,所以在这里用“顺其自然”来对“无极”进行描述和解释,因为道家思想中本身就要求一切“顺其自然”。
这么一来,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明辨是非黑白是正确的方式,而所谓正确的方式,是要在遵守道德观念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完美,也就是不出错,这样才符合大家的利益,才能让大家接受。
那么大家可以接受的规矩或者说要求是什么呢?
当然是顺其自然,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人们才不会有反抗或者反对的心思。(这种想法也符合道家的处事风格。)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荣和辱代表光荣与耻辱。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和民族,荣辱的观念很重要,所以当发生战争的时候,很多原本很普通的人都愿意站出来进行反抗。正所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谷”字这里指山谷。泉出通川为谷,两山间流水之道也。
人们常常用“虚怀若谷”来形容一个人的心胸开阔,心胸开阔的人一般都具有大局观,也就是我们说的习惯以大局为重。
而习惯以大局为重的人,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大多都很透澈,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知道什么可以放弃什么不能放弃,同样,对于光荣和耻辱的理解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所以,我们对于那些以大局为重的人常常会形容他们“忍辱负重”。而这种人,平时可能并不怎么引人注意。也就是所谓的“归于朴”。
“朴”字本来的意思是指没有加工过的c带树皮的木头。
我们常常用“朴素”来形容一个人的俭仆与不奢侈。
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要懂得什么是荣辱,需要明白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