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如果真有人把宝贝扔地上,抢的人还是挺多的)
现实中,如果我们问别人缺什么,对方的第一反应是缺钱,所以现在满世界的人都在为钱拼命。
也有人说现在的人缺少的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不反对。
身体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于是有了很多健身房c保健品c养生专家。
其实这些所谓的专家或技术的持有者本身未必就符合他对这个行业或技术的定义,但他还是在不停的进行宣传,主要原因是他也需要钱。
由于大部分人缺钱,而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又没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偷c抢c骗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人们口中又有了一句话:除了割身上的肉疼,就属往外拿钱疼了。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不再需要钱这种东西了呢?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见:读[ à ],在这里代表出现c显露c炫耀。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上两句的总结。
想的越多心就会变得越乱,心越乱就越烦燥,越烦燥就越是想找点什么事情去做。
正因为人们发现了金钱c权力c地位等这些东西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所以人们才会拼命的去争取。
如果这些东西在一夜之间变得“不值钱”了,我相信人们马上就会对它们失去兴趣。
那么,如果这世上不存在让人产生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心心念念的去思考怎么才能得到某样东西这种事。
在圣人眼中c在史书的记载中,上面提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扰乱人们视野和心境的东西,也是引起人们动乱的根源。
圣人认为如果想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容易让人闹心的东西丢弃。
所以在各种宗教学派中都有清心寡欲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修身的方法,只针对个人。
如何让所有人都能够“清心寡欲”呢?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充满了正能量,给了人们无穷的信念和力量,让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有了一丝心灵的寄托。
但也正是这句知让人们学会了奋斗c学会了拼博c学会了去争。
而人们一旦有了争强好胜的心思,就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各种争端。
反过来讲,如果不想让人们起争斗的心思,那就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做为一个普通的百姓,有什么能比吃饱穿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更重要的呢?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所谓的志向,只是一种向往好生活的念头,如果一个人吃喝不愁c不生病c也不用担心将来c没有什么终极目标,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别的念头。
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极端的念头,都过的挺好,衣食无忧,就算某人有想法,有念头,最终也只是他一个人而己。
比如说这个有大理想的人想做皇帝,但是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没有人和他一起去做这件事,那么这个人是做不了皇帝的。
这一段话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把这段话反过来理解,这段话就变成了一段生意经和官场必备箴言。
至少目前这止,这世上很多上位者或者做生意的人所实行的策略都和这段话刚好想反。
实行等级制,考试有优劣,东西分好坏,价钱有高低各种各样的令人兴奋之余,也产生了巨大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