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于是只好用没什么三个字来进行委婉的拒绝。
这就是放下,也可以理解成难得糊涂。
自己糊涂,别人糊涂,糊弄过去对两个人都有好处。
无休止的纠缠下去只会让两个人都很尴尬和纠结。
所以说无欲的状态很奇妙c有欲的状态也很奇妙,这两种状态都出自同一颗心脏则更加奇妙。
作为一个学者,当他发现了人类思维的这种很奇特的现象之后,很希望把这种发现跟别人分享,但是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怎么办呢?
老子用了一个“玄”字!
“玄”字本身的意思是黑色c无法理解的东西。
而我们的内心深处也的确很“玄”!
起码你无法用眼睛看到,就算闭上眼睛看,也是模糊一片,很像是一片黑色。
可能有人会说:我闭上眼就不是黑色!
这点我不反对,我也没说一定就是黑色,而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没说是黑色,他只是用了一个“玄”字。
所以,这个“玄”字用得很妙!
很多人把“玄之又玄”理解为:特别玄乎!比玄乎更难以理解的东西。
或者理解释成:玄妙又玄妙c幽深又幽深。
玄妙又玄妙是什么东西我不清楚,幽深又幽深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却知道:无欲和有欲这两种状态很有意思,很“玄”!
如果我们用这种很玄的状态去发现更多玄妙的东西算不算“玄之又玄”呢?
所以我觉得“玄之又玄”应该理解成:通过不停的重复无欲和有欲这两种状态去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新问题。
或者理解成:不停的发现新问题然后去解决我们发现的问题。
也就是我们用很玄的状态去发现更玄的问题,这应该才是“玄之又玄”的真正含义。
而不是什么玄妙又玄妙c幽深又幽深之类似是而非的解释。
当我们充满好奇c开始用无欲和有欲相结合来进行思考的时候,老子又告诉我们:相对于整个世界来讲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这才刚刚开了个头,后面还有一堆东西没告诉你们呢。
如果想知道后面的内容,就要一直保持这种心态,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就好比你没有钥匙,是无法登堂入室的。
(感觉有一种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意思)
这种理解更接近一个老师教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是一种学习方法。
同时,最后一句“众妙之门”也指出了,这是一种门户c方法,通往新奇世界的一种方法。
或者更进一步,上面提到的有欲和无欲这种玄之又玄的方法,只不过是众多技巧当中的其中一种方法而已。
(只能这么表达了,“众妙之门”用文字去解释真的很累)
我个人更喜欢把它当成是唯一的法门,因为不管人们用什么方法来处理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有欲和无欲这两种情况,所以把有欲和无欲这种玄之又玄的方法,当成是进入智慧殿堂的门户没有丝毫的违合感。
不知不觉中,老子用短短的几句话,阐明了自己的观点c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让一个原本很难被人接受的事物变得有趣起来,这个时候其实信于不信已经不重要了,信的人自然会看下去。
不相信的人也会觉得有趣。
有趣的东西,那怕自己并不相信,却也不防碍闲暇时看上几眼,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是无聊时的一种休闲方式。
这种方法或者说理论完全符合人类的求知欲。
一套新奇的理论再加上一些对大众有益的手段是一个传教者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