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刚蒙蒙亮。

    曲勇已经蹑手蹑脚的起床了,他穿着大裤衩冲了两桶井水后,精神大振,套上破衣裳,回屋拿了米糕,插上柴刀,背起药篓就走出了院子。

    这个时辰鸡也没叫,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只有三婆家的堂屋烟囱已经冒烟了,曲勇远远的就看到六十多岁的三婆驼着背在淘米,她僵直着脖子大声的咳嗽,半响才一口浓痰上来,“呸”吐出去。

    “三婆!”曲勇喊了一声。

    三婆老眼眯起来,看到是曲勇,那张苦巴巴皱起来的脸绽开来,笑着说:“勇,昨天回来的啊?”

    “昨天晚上的中巴车。”

    “啊,一回来就上山?去乌木山?”三婆看到曲勇这身上山的打扮,还背着药篓,肯定是去乌木山挖药了。

    “是啊!”

    “好”三婆挥挥手道:“那你去吧,回来的时候看看你民喜叔的电网上有野货没?”

    曲勇答应道:“好嘞,有的话我带回来。”民喜叔是三婆的二儿子,他前年花大价钱买了一台变压器,在后山架了几百米的高压电网,捕猎野兽。

    “这孩子又乖又聪明,要不是他家拖累了,哎肯定是一子动天下的哇!”曲勇已经走远了,三婆还在自言自语,讲着曲勇家的事,仿佛是说给自己听,更像是在说给这个天地听。

    曲勇的家在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叫岭丈坑的小山村,正好是钱塘江上游,南接福建,西连江西上饶,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c丽水c杭州三市相交。

    因为位于四省交界之地,山村险隘,从来都是盗匪蚁聚蜂屯,多如牛毛,单就以近代来说,著名的军统巨枭“三毛一戴”就出生在这个地方。

    曲勇从小在听着老人家说着这些前辈的传奇故事长大,他一出生村坳里会算命起名字的九爷就给他算过,说:“这孩子是未时出生的蛇,上午雨,下午晴,命里不带文章,早生一甲子和戴老板一条命,晚生一甲子,难说啊”曲勇爸再问九爷,九爷总是挥挥手,什么都不说。

    九爷虽然说了曲勇命里不带文章,可他读书来都考第一名,更以630的高分上了浙江大学的分数线,消息传来那天,村委会放了串鞭炮,书记民森叔开会决定奖励曲勇五千块钱。

    可第二天,曲勇红着眼告诉他妈,自己不读了,去义乌打工,他妈当场扇了他一巴掌,又一把抱住这个懂事的儿子,嚎啕大哭,也因为家里真没钱供他读书了。

    在他十五岁那年,他爸查出来有“蝴蝶斑”,为了这个病,他们家一点积蓄早就花光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三回了,到现在每个月还要三百多的药费,曲勇妈为了这个家头发也熬白了,到了这地步,曲勇哪里还敢想读书的事情。

    后来,三婆孙子阿辉出了个主意,去衢州当地的医学院读,可以凭着曲勇的高分申请国家贫困生助学贷款,凭着这样,他才可以上的了大学。

    村里人都惋惜的不得了,好不容易出了个重点大学生,谁知道还是飞不出这个山沟沟,大家都说九爷算命准,曲勇这孩子命里不带文章,没这个福分啊,听到这些闲言闲语,九爷总是摸着他那根拐杖,嘿嘿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一子动天下啊!”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曲勇已经读了一年大学,昨天暑假回家,过了一夜上山挖药,都说衢州是浙江省的西藏,这话一半意思在说这地方穷,还一半意思说这里产浙八味中的贝母。

    近年来中药价格蹭蹭蹭的往上涨,野生的都被挖光了,医院里用的都是宁波那边人工栽植的,要挖野生的贝母,都要进深山老林去,又累又辛苦还不一定有什么收获,所以村里人宁愿出门打工,也不大愿意去挖药了,现在还采药的也只有曲勇家了。

    过了三婆家,再穿过几家人的院子,曲勇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