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经大众悉心参酌,改为:"清帝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再看第二款云:
第二款,大清皇帝岁用,每岁至少不得短于四百万两,永不得减额。如有特别大典,经费由民国担任。
大众磋议,改四百万两为四百万元,特别大典二语删去,乃复由主稿员写下道:"清帝逊位之后,每岁用四百万元,由中华民国给付。"再看第三款列着:
第三款,大内宫殿或颐和园,由大清皇帝随意居住,宫内侍卫护军官兵,照常留用。
大众又道:"清帝既已退位,大内宫殿,不应久居。"一议员应声道:"何不叫他还居颐和园?"旁又有一议员道:"颐和园规模弘敞,殿阁巍峨,令他居住,还是便宜了他。"连颐和园都不肯与居,清室末路,也属可怜。大众道:"既议优待,就留些余地便是。"乃改为:"清宽逊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照常留用。"至第四款是:
第四款,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妥慎保护,负其责任,并设守卫官兵,如遇大清皇帝恭谒陵寝,沿途所需费用,由民国担任。
大众道:"清帝谒陵的费用,如何要民国担任?倘他借谒陵为名,日日嬉游,我民国当得起这许多供奉吗?此款前半截尚可通融,下三语尽可删却。"乃改定:"清室逊位后,其宗庙陵寝,由民国妥慎保护。"复看第五款云:
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敬谨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经费,均由民国担任。
这一款却没人反对,只酌改数字,作为:"清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至第六款云: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