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观众的面打脸啊,刘光明这两天受够了这个农民工的气,现在心里别提多痛快。
“怎么样林谦,说不出来了吧?你就一搬砖挖土的民工,还真以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呢?扯几句胡编乱造的话,脚板子上吊,糊弄鬼呢。”
刘光明得意的笑了,反正工作已经丢了,他也不用在乎什么社会影响,东昌大学摔了自己的铁饭碗,他也要大学跟着陪葬!
电视机前,楚彦君c皮求以及省台的领导们,恨不得把刘光明撕碎,因为他的一句乱插嘴,这次直播恐怕彻底失败了。
“我当然有证据!”
在刘光明嚣张的笑声中,林谦从一位教授的手里,拿过釉里红的花口大碗,不卑不亢的说:“釉里红始于元代,在明代洪武年间达到顶峰,此花口碗外表灰红色,口径35厘米左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肥厚滋润,表面呈现冰裂状开片,完全符合洪武釉里红的特点。另外,碗心处装饰的折枝牡丹花纹,外壁装饰的缠枝牡丹,均是采用洪武朝常见的双钩填色技法。所以,从这只洪武釉里红花口大碗的年代分析,墓主人一定是大明洪武朝的高级官员。”
“至于为什么一定是礼部尚书李叔正,”林谦的嘴角浮出一丝笑意,“我想刘老师回去后,随便翻翻《东昌府志》,一切就都了然了。”
“你”
林谦的话有理有据,刘光明被驳斥的无言以对,不过刘光明并不知道,林谦说完后才发现,自己胸前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打湿了一片。要知道,林谦刚才一番关于釉里红的话,都是多年逛地摊学来的,好在他平时喜欢多听多问,这才侥幸过关。
“哼,先不要得意!釉里红烧制苛刻,对窑室温度的要求远胜过青花,成功率极低。因为难得,朱元璋曾下令,釉里红只供皇家,严禁流通。既然你说墓主人是李叔正,为什么他的墓地里,会出现皇家的东西?”刘光明不甘心就这么出局,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没想到,刘光明刁难的发问,居然让林谦哈哈大笑,“刘老师真是贵人多忘事,1998年央视的一期探索节目曾经报道过,江宁宋琥夫妇的葬墓中,曾出土过一件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正是洪武官窑器。哦,对了,那一年全国大江南北24小时热播琼瑶剧《还珠格格》,看来刘老师只关注清宫戏,没注意这则考古报道啊。(http://)。”
刘光明彻底绝望了,他恨恨的瞪了林谦一眼,红着脸走了。现在大学讲师的工作丢了,以后吃饭都成了问题,想到自己的未来,刘光明的双眼噙满泪水。
从考古现场回来后,林谦觉得浑身散了架一样,正想回宿舍蒙头睡他一大觉,刚推开宿舍的门,就看到一脸微笑的楚彦君站在自己面前。
“小林啊,你可是捡了个大漏啊!”楚彦君双眼发亮,对于直播的事情他只字不提,反而拿着一张破纸,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张纸是你傍晚落我屋里的,下午我仔细看过,这可是明初书法家陈修的真迹啊!”
“楚老师也觉得,这是明代陈修的信札?”与楚彦君的兴奋相反,林谦显得挺淡定,甚至有些失落,毕竟在他心里,这可是宋朝的物件。
林谦的低调沉稳,却让楚彦君十分满意。搞古玩的人喜欢说“不冤不乐,打眼最高兴。”,好像不上当不吃亏就没有乐子可言。其实也只是自嘲罢了,现在古玩市场泥沙俱下,打眼吃药甚至倾家荡产并不稀奇,毛毛躁躁的人很难坚持下去。当然,对于林谦来说,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ps:就要揭露这张纸背后的故事了,参考了拍卖行的历代交易价格,跟一位拍卖师老师专门电话咨询过市场价格,虽然不是其他古玩小说常见的动辄千万天价,比较接近真实价值。各位老师,看书请投推荐票,作揖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