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心理机制出现异常,本来属于潜意识的,无法感知的东西,比如说死亡,一下子变成了有意识的。
所以他会异常恐惧,形成强迫。
与此类似的,前面所说的:一个男孩只有勇气去喜欢“内心阴暗”或“受伤”的女孩。
因为只有在她自暴自弃或受伤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有机会去追求她。
前面分析的结论是:这个男孩太没自信,不敢正常和其他追求者竞争,追求阳光女孩。
自然生长的结果就是:这个女孩是他母亲的象征。母亲在他遥远的记忆中确实受过伤,他必须要关注并与她一同战胜伤害!
还有:很多患者害怕关注一些学术c理论方面的进展
因为他害怕这些理论中有反面的内容,会打破他对心理分析者的信赖,导致他依赖的破灭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过早地"见好就收"
但自然生长到后面,这种病态心理渐渐恢复为常态——他的潜意识根本不想去关注那些进展因为他已经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判断,根本不需要外界的佐证
还有,前面一直强调"偶像崇拜"的负面作用
但自然生长到后面,原来是:他本来就有偶像某方面的本能特质
只是被他遗忘,不得不借助偶像来提醒他
甚至在"记忆的倒流与填充"那一章所说的"记忆空洞",也是合理的
只是不应向后填充,而是向前填充
只有向前填充空洞,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向前的自然动力
心理疾患者有时的过度热情c抢话,是一种过份迎合别人的病态
生长到后来,他们有时的沉闷无语,则是对这种过度热情的平衡
再生长到后来,沉默和抢话都不是他最初的健康状态,最初的状态是:说话大多发自内心,也就无需迎合,也不用沉默来平衡,而是确实有动力说话
抑郁的时候,那种万念俱灰的"无所谓"状态,实际上是患者遥远过去的一种正常状态
那个时候,他就像抑郁时的状态一样,对外界的事物都没有形成过份深刻的信仰(除了母亲),而保持着一种好奇而朦胧的美妙感觉与探索心理
只是因为这种记忆的丧失,使朦胧的美妙演变为"万念俱灰"
前面所说的,一个“退行满足”的人,只敢追求阴暗面较强的女孩。因为他没有自信去和人争那些阳光漂亮的女孩。
分析到后来,原因这种“退行满足”也是合理的。因为他把母亲的阴暗面转移到外界女孩身上,帮女孩战胜阴暗象征着帮母亲战胜阴暗。因为他的心理疾病就是因为逃避了母亲的阴暗。必须要与她同气连枝,战胜阴暗,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
自暴自弃者的作贱身体,也许看来是无可救药;但可以自然生长到儿时裸露身体的天真与勇气。
裸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种感觉;天真与无所顾忌的感觉。
这就是一种“自然生长”。
原本理论化的“退行满足”,竟然只是一种变形的自然本能。
包括从“心理到生理”的跳跃,也是一个“自然生长”地过程。
因为患者的心理症状几乎已被完全分析,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心理疾病就会被引导到更接近根源和本质的“生理”上来。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患者唯一担心的就是——有关生理影响心理的暗示。
自然生长也是心理上的——潜移默化,或是一种渗透。
也可以这样理解:心理疾病就像生理器官的一种病变
切除病变的器官,固然可以祛除病毒,但正常的部分也被切除了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但听之任之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