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找一棵松树,以双掌虚抱松树,进行开合。这算个小窍门。修炼本功时间、次数不拘,随时可炼,尤其以子、午两时为佳。唯一必须注意的,修炼本功之后,必修收功!
编辑本段鹤拳道内功
调运内功
鹤拳道用气,气沉丹田,注气不注力,注意更注气。而这“气”,按中医理论是指人体内能够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有一定的运行路线。武术家认为,这种气的运行是可以锻炼的。练气这种功,就是气功,或叫内功。鹤拳道就是要练这种气。鹤拳道所练的内功是一种丹田功。丹田可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鹤拳道着重练下丹田,即正中小腹的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的地方。练时应气沉丹田,有节奏地呼吸,呼吸应当做到绵、细、深、匀、细、柔、有力;且意守丹田。就这样使丹田这个位置时松时紧,有节奏地进行腹式呼吸。不断地进行这样的锻炼,日久会使你每当训练开始不久,就会感到腹内有一股暖气血在流动,全身会慢慢感到发热。这就是气血在人体内舒畅地循环流动,它循着经络,由丹日下行至足心(涌泉穴),然后上行经过背、颈,直到头顶(百会穴再下行经颜乔至丹田,成为椭圆形的周流形式。这种气血运行的速度很快,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在练丹田功时,腹部应当感到充实,并富有弹xìng,这样日久会使体肤变得极其坚韧,经得住相当分量的拳脚冲击。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人自出生长到成年,多则yīn盛而阳衰。此“yīn盛”指人体外形健美,此“阳衰”指人体内气不足。内气不足,气血不能通达四梢,则人多有病,故应以削弱柔顺形体之法以助内气之增长,终达外形与内气平衡,此练习鹤拳道之目的也。学者不可不知。故看师者松活弹抖,窜蹦跳跃,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未达yīn阳平衡就尽力模仿,非但能健身,反伤身矣!所以学练鹤拳道必循矩,不可cāo之过急。
编辑本段内功的运用
在学习揉手之前,要熟练掌握棚、捋、挤、按、采、、肘、靠八种劲。揉手时应把这八种劲适当地配合在一起使用。引化或击发对方用的不是单纯的一种劲法,而是由几种劲混合而成的。这种混合劲不是指手式与外形的混合变化,而是特指内功发出时兼有几种劲的作用而言。说到底,就是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使用内功。这也是功夫高深者在发劲时,总给人以“棚捋挤按皆非似”之感觉的原因。但必须注意,只有首先分别掌握了棚、捋、挤、按、采、、肘、靠八种劲后,才能正确地将各种劲有选择地混合使用。如:使用棚、按、挤之混合劲击发对方,或用采、之混合劲引化对方时,再以肘、靠内劲为后援,就分别混合了五种或四种劲。使用混合劲时,不是事先设想固定要哪几种劲相混合,而是完全取决於当时的情况和使用者的功夫高低,即根据应用自然混合。这八种劲的本质皆是内气。其区别只在於内气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使用方法。内功为“术”,是无形无象的。手法为“招”,是有形有象的。“术”为yīn,“招”为阳,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应用时,正如太极图所示,yīn不离阳,阳不离yīn。即招里必须有术通出,术要由招找到通出之路。光有招法而无术的结合是外力较量的手法,光用术而不用手法领出则不能影响对方。只有招中有术,术随招出,才是内外相合的太极手法。发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发”,又曰“静发”;一种是“活发”,又曰“动发”。定发时脚步不动。学发劲必须先从定发学起。定发是一种基本而又普遍使用的发法。活发是在脚起脚落之间进行的,因此,比定发难,也比定发的威力大。活发法与活步揉手不同。要在熟练地掌握了活步揉手后方能懂得活发的奥妙。活发是在足提起而将要落地之际进行的。“足进一寸,手长一尺”,体现著活发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