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过来,睁开了眼。她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医生。医生指着杨德水说,不用谢我,你应该谢谢这位他,是他救了你的命。
老妇人又对杨德水说,年轻人,谢谢你救了我的一条老命!
杨德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都怪那个无良的司机,要不是他抢道,你也不会有此一劫。刚才,大家都为你捏了把汗,幸好有医生在这里,要不我真束手无策呢!
老妇人的身体很虚弱。医生建议说,现在暂时没事了,你最发上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杨德水说,我送你去省一医吧,那里有我认识的医生。
老妇人说,谢谢你们了,我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要紧的,回家休息一会就没事了。说完,起身要入外走。
刚缓过气来,她哪里有力气走路,好不容易迈了几步,便摇摇欲坠。杨德水扶住她说,我送你回家。
老妇人犹豫了一下,说,那就麻烦你了。
药店的服务员拿了张椅子让老妇人坐着,杨德水出门叫车。一会,车来了,杨德水跑回店里,扶着老妇人出来。到了车边,杨德水伸手拉开了后车门。老妇人俯身上车,可是一双脚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抬了几次都没有抬起来。杨德水干脆抱她上车,让她虚弱的身体靠着自己的肩膀。
车上,杨德水问她,你家住哪里?
老妇人回答说,海坛山庄。
海坛山庄?杨德水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又重复了一遍。老妇人说,没错,海坛山庄,你知道哪里?
海坛山庄,对普通人来说,那绝对是个神秘的地方,座落在太阴湖畔,离这里不算远,大概也四公里的路。说它神秘,是因为很少有见过它的真面目,杨德水之前也是只闻其名,直到今年春节前夕,才跟着徐东海去了一趟。海坛山庄像省委招待所一样,门外都有武警战士把守,里边虽然谈不上三不一岗五步一哨,但也是戒备森严。比起省委招待所,海坛山庄的面积要小不少,但里边的景致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古木参天,花香袭人,宛若世外桃源。原来,这是一处真正意义上的高干楼,住在里边的都是正部级退休领导及其家属。
解放前,海坛山庄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子文的私人宅邸。解放初期,当时的江海省委将它改造成了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用场所。那时候,江海省经常有潜伏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从事破坏和阴谋活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十年浩劫期间,海坛山庄成了成了江海省造反派的总指挥部,一度取代了省委大院的位置。许多老干部在这里接受过秘密审讯和关押,有的甚至殒命于此。拨乱反正后,海坛山庄一度被列为禁区,被一扇厚重的大门锁着,与世隔绝。
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国家主席来越州时主动提出要到海坛山庄走一走,看一看,这里才得以重新启用。原来,早在五十年代早期,就跟随在海坛山庄住了三个月,协助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他故地重游,除了追忆先人外,恐怕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光影匆匆而逝,宪法并没有把中国带入到真正的宪政社会,随后出现的大跃进和十年浩劫,让这块饱受百年屈辱的神州大地,再次错失了数十载的发展良机。
临走的时候,叮嘱当时的省委负责人胡学元,一定要保护好海坛山庄,哪怕有空的时候来这里呆上一会,也能增加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于是,胡学元便第一个把家搬进了海坛山庄,日夜看守这里的一物一景草一木。再后来,也有几位省委书记和省长嫌省委招待所在嘈杂,先后在这里安了家。
这样一来,海坛山庄便成了江海省最高权力的某种象征,新上任的省委领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拜会前任c前前任,聆听他们的教诲,听取他们的建义和意见。杨德水清楚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