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钱,出劳力现象,而后又只字不提。这个问号一直伴随了他一年之久,一年后,才从徐省长嘴里掏到了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与他当时的猜想几乎如出一辙。
在徐东海的主导下,“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于当年九月底通过了专家组论证,并经江海省省委办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实施。历经了五年之久的建设后,江海省如期完成了建设目标,农村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公路养护和运输事业得到长足进步。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全省累计建成新改建通乡c通村及联网公路79万公里,累计完成总投资268亿元,全省所有乡镇和具备建路条件的379万个行政村通上了等级公路并实现了路面硬化,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由2002年底的564提高到了995,路面硬化率由2002年底的48提高到了995。农村客运物流迅猛发展,全省农村客运班车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16,农民群众享受到了与城里人相似的公交出行服务。农村通乡c通村及联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明显改善了农村交通环境和农村公路的网络结构,促进城市基础资源设施向农村延伸流动c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c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推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深化了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实施以“消除隐患c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消除了一大批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农村公路网的安全性和综合服务水平。
新华社是这样评论江海省的“村村通”工程的:过去,江海省在修筑农村公路上由于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修了停c停了修,不仅公路标准不一,进度也十分缓慢。自2002年,江海省先全国之先河,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让江河峡谷握手,让高山峻岭搭肩。到2005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8万余公里,全省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了109公里。省内农村百分之百通等级公路,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它所带来的农民增收效应c农业结构调整效应c农民素质提升效应c农村和谐效应和投资带动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及长远的经济效益,恐怕无可估量!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徐东海干了三件大事:一是因势利导,在全省掀起了大兴水利建设之风;二是促成了久拖未决的芝蒲新区建设规划出台;三是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村村通”工程。传统的水利建设,以构筑高标准的防洪安全体系,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徐东海的目的显然不是这么简单,无论是沿海各市启动的规模空前的围海造田工程,还是内陆市开展的沿江沿河综合整治工程,最主要的动机,是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芝蒲新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则为越州迈入大都市行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省未来经济持继高速发展撑起了支点;“村村通”工程,是项民心工程,为全省近三千五百万的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至富的康庄大道。
这三件事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每一件都从省情出发,科学研判,长远谋划,为江海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半年来,徐东海没有口号,没有疾风骤雨,却漂亮地完成了他的施政布局,成功地为江海省构建起一幅美仑美奂的发展宏图。也正是这三件事,让他名声鹊起,成为共和国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这是后话。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外省市来江海取经的高级官员络绎不绝。各地相继效仿江海的做法,上马村村通工程,有的管叫乡村康庄工程,有的管叫农村路网工程,虽然名称不一,但内容都基本一样。后来,几个嗅觉灵敏的国家部委,也推出了本行业的“村村通”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内涵。再后来,村村通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系统工程,内容涵盖了公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