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徐东海批评说,我说你这同志是不是思想有问题?群众自愿为建设公路捐钱c出力,有什么不好?你干嘛紧张成这样?

    王智东挨了批,一时怔怔无语。卢一新见了,接过话茬,替他解围。他说,据我了解,群众主动捐钱现象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捐钱的群众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华侨,他们听说家乡要建公路,要通上车,都很高兴,都很舍得慷慨解囊。还有一类是在外赚了大钱的村民,捐款热情也挺高。

    徐东海说,你刚才反映的情况很重要,说明群众心里是希望能早日修好路,通上车,对我们的工作是肯定和支持的。当然,没通公路的地方都是些偏远的乡镇,底子薄c基础差,大部分群众的经济条件都不理想,有些群众可能连一日三餐饱饭都吃不上,肯定是没钱捐款修路了。

    徐省长的话提醒了王智东,他赶紧补充说,有一次我去信州云缙县检查建设云乌线进度,发现不少义工参与修路,他们都是周边的村民,个个自带工具,有的还自备干粮,与当地的乡镇干部一起风餐露宿,积极性很高。

    徐东海说,你早说,就不用挨批了嘛!接着,他又问了个问题,把王智东和卢一新都难住。他问的问题是全省有多少个村。

    高见成见两人面有难色,立即发话说,徐省长问你们话呢!

    吃一堑,长一智,王智东这次学乖了,立即回答说,徐省长,高秘书长,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调查过。回去后,我马上安排一次摸底调查,弄清情况后,立即向你们汇报。

    徐东海又问高见成,见成同志,你知不知道?

    高见成大概没想到徐东海会问他,愣了一下后,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德水,你呢?徐东海把头转向杨德水。

    在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时候,杨德水经常要跟这些数字打交道。这些数字,统计年鉴上都有,虽然每年都有些小变化,但总体稳定。他说,具体是多少我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四万个不到一点点。

    徐东海没对杨德水的话作任何评价,而是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后,说,来江海省之前,我对江海省的印象完全停留在书面上,江南嘛,自古以来,繁华富庶之地,经济发达,群众安居乐业。来了江海,到各地看了一圈以后,感觉现实与理想有着很大的差距,城乡差别c地区差别c平原与山区的差别,都十分明显。有些地方,特别是偏远的山区c老区,群众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甚至可以跟中西部地区有得一拼。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如何缩小这种差别,如何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山区穷,并不是因为缺少资源,缺少自然优势,譬如林木资源c竹笋c板粟c茶叶等,都是平原地区所没有的。他们穷,是因为缺少交换,缺少买卖,缺少一条连通外界的路。没有路,有最多的资源也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路通则物畅,通了路,信息也就通了,山里的东西就可以运下山来,山民们什么值钱种什么,政府也可以发挥地域优势,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我有个设想,不知道对不对,所以找你们商量,如果可行,我向省委c省政府建议,上马“村村通工程”,用几年时间,把全省近四万个村的公路都建起来。如果不行,就当是一个调研项目,摸一下家底也好

    说到最后,他有点动情。同志们,养在深闺人未识,一车西瓜拉到城里只剩几个囫囵的,百岁老人一辈子未曾走出大山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打开天窗说亮话,把心里话说出来,共策共力,一起想点子,出主意,为改善山区群众的条件而努力。

    话音刚落,高见成第一个抢着发言,大概是想借此表明自己坚决拥护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立场,修复与徐省长的心灵裂痕。他说,有句话说得好啊,要想富,先修路。江海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区特别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