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船舱中隔窗看看风景,林如海和柳将军却没有忌讳,偶尔在一船上谈论对斟,竟十分投契。是以,有时候林如海并不同船陪贾敏,好在有硕哥儿解闷,倒也不觉得旅途寂寞难熬。

    一路加紧行船,大冬日里头,堪堪一月就到了江南地界。这日林如海一行要弃舟登岸,柳将军一行要转长江水道西进江西,两厢别过,已经有文澜派来的人在码头上接林家众人了。

    贾家在金陵有宅子,现在金彩一家看着,要说金彩,贾敏也是知道的。金彩得了一个伶俐的闺女,后来这姑娘也进了京,成为母亲的贴身大丫头,算算年头,下一位鸳鸯便是这位了。

    临行前,贾母原想让贾敏一家到了地头,就住到贾家老宅去,比下在哪里都便宜。谁知贾敏那句“让老爷被戳脊梁骨说是荣国府入赘的女婿”伤了贾母的心,贾母也置了气,直至启程,也没说让贾敏住进老宅的话。

    这对对贾敏来说是好事,此行只怕要和甄应嘉对上,住进贾家的祖宅不伦不类的,不若就下在衙门里头便宜。应天府府衙后头有三进的宅子,本是给历任知县及家人住的,林如海和贾敏都觉得住在衙门里头挺合适。

    贾敏离京不久,贾母就后悔了,心想不看女儿女婿,但看外孙的面,也应让他们住贾家宅子里头去。知府衙门的宅子能有多大?麻雀窝似的,没得挤坏了自己的乖外孙。忙又写了信命信差送来。

    贾家的人,便是下人也娇气得很,和别家不同,这个信差一路南行,早起了又嫌冷,晚歇了又嫌黑,下雨下雪了干脆找客栈下着等天气放晴再走,竟比贾敏一行慢了一倍不止,到了金陵,贾敏早安排妥当了,却是后话了。

    单说林如海到了府衙,和前任知府将将交接完毕,就接到甄应嘉的帖子。原来今夏大水,好些庄稼没有收成,如今过冬,好些百姓没有着落。甄府前儿已经施粥两天。只是冬日漫长,还需地方父母官拿个主意。

    林如海下班后,把今日之事都跟贾敏说了。贾敏听了好一番生气。正紧算起来,甄家和贾家是老亲,林如海怎么说都是荣国府女婿,自家老爷将将上任,他就这样给老爷下马威来了。

    林如海笑道:“这个甄老爷倒是实诚,这么直来直去丝毫不背地里下绊子,竟比我想的好多了。”

    贾敏见林如海一脸轻松,自己也笑了起来,嗔道:“也就老爷,这个时候还笑得出来。”

    次日一早,林如海先到府衙点了卯,就起身去江宁织造衙门。盐课政原本应该在扬州任职,但是甄应嘉同时兼任江宁织造,所以多数时候皆在金陵。甄应嘉自是把今年收成如何不好,灾民如何流离失所,现在多少人连棚户房舍都没有,又要过冬,这个冬日不知道又要夺走多少人性命的话说一遍。神色间,满是悲天悯人。

    末了,甄应嘉看着林如海说:世人都说探花郎才能出众,得圣人赏识,凭多难的差事,到探花郎手上都迎刃而解。自己无能,虽然有心为一方百姓造福,却惭愧得很,施了几日粥只是杯水车薪,要解决广大百姓的燃眉之急,自己也只能唯父母官马首是瞻了。

    林如海听了,这一顶高帽子下来,是要把担子放自己肩上了。沉思一阵,脸上做出很是为难的样子。

    甄应嘉又道:“我实在是尽力了,不过林大人既是国公府上的姑老爷,咱们也是一家人,我少不得再出一把力,把去岁我家府上所有庄子的收成全都舍出来,先解了燃眉之急。”

    林如海拱手说:“难得真大人为黎明百姓着想,肯出这样大的力,只是甄家这么大的家业,族中上下上千口的人。甄大人自己紧着些,只怕族人下人也有怨言。容我再想几日,七日之内下官还没有应对之法,也只有承了甄大人的情了。”

    听到林如海竟然推脱,甄应嘉始料未及,一时乱了他的套路,他竟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