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沉重的履带钢铁铿锵的碾压过满地的狼藉,第196步兵旅第1装甲营用自己的重拳直接击垮了印军第13装甲团的脊梁。那些主战坦克沿着被密集的炮火给洗地了的战地直冲上来。原本呈菱形队形匀速推进的坦克群骤然的加速,直接转为一字横队。印度看着那些数十辆主战坦克开始骤然加速,直冲过来,意识到今天也许是最后一战了,也许第13装甲团的辉煌就将要在这里终结了。排团团浓黑的废气c骤然加速的履带扬起的烟尘,使得天幕一片灰蒙蒙的灰。

    坦克上17毫米车载机枪开始扫射,一道道的,就如同火链一样的横抽过来,这些重机枪火力并不是为了压制印军步兵,而是为了目标指引。那些机枪弹中的曳光弹是用来指引目标,校正弹道的,飞射在战场上的那一道道的火痕,就是目标指引的痕迹。随着那指引目标的曳光弹的轨迹而出的是更多的车载火力,这是紧随而来的第196步兵旅第步兵营的那些步兵战车,这些步兵战车尾随在那些式主战坦克之后,如同涌动的钢铁洪流样,紧随而后,这些步兵战车上的3毫米机关炮在一轮扫射后,迅速地修正自己的弹道,把更为密集的火力宣泄出去,以便能够给与第1装甲营的那些主战坦克以支持。

    战斗开始越发的激烈,那些式主战坦克在近距离上再次发难,随着炮口制退器处的火光的闪出,一排炮弹呼啸而出,仅有的几辆一9s主战坦克被打得浓烟滚滚,虽然俄制一9s坦克的炮塔是一7b坦克炮塔的改进型,是俄罗斯坦克炮塔中防护性能最好的一种,其基体是类似于英国“乔巴姆”装甲的复合装甲,加上附加装甲而成。它的装甲由一个交替地镶有多层铝板和塑料板的主装甲壳体和一个可控制变形的部分组成。在主装甲外面,还加装了“接触”一爆炸反应装甲。但此时,这些防护也根本帮不了印度人去躲避开灾难。虽然那些爆炸反应装甲模块的确有着不错的防护性能。

    当年为了对付反坦克导弹与火箭这类含有成形装药的武器,苏联根据阿拉伯联军与以色列交战的经验总结,开始研制爆炸反应装甲,于是装上大量反应装甲的模样成为苏联坦克的一大特色。初期的反应装甲如“接触1”型(k一ak一1)采用不对称的炸药层,能大幅提升对成形弹头武器的防护力。但是“接触1”型的外层容易被小口径武器贯穿引爆,而且每块反应装甲只能使用一次。而1994年冬季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大量俄军坦克在进攻首府格罗兹尼时被击毁,许多坦克因为反应装甲内没有炸药因而失去防御反坦克武器的作用。不过较新式的“接触”型则采用不同的设计,最外层钢板因为较厚重所以不会因为内层炸药引爆而被炸开,也不容易被小口径武器破坏。

    其内含有多层钢板与炸药,在被翼稳脱壳穿甲弹或破甲榴弹击中时,这些夹层会因底下炸药的爆炸鼓起,耗散穿甲弹或高速喷流部份能量。这个特点使接触五型不但能重复使用,而且对于动能穿甲弹也具有较好的防护力。可是此时,这种被视作是俄国骄傲的“接触”型爆炸反应模块却丝毫帮不了印度人。14毫米低压滑膛炮加上钨芯长杆尾翼脱壳穿甲弹,这种几乎完美的结合使得式主战坦克拥有着一根足以捅开任何坚盾的“铁槊”,而这种可怕的结合所带来的杀伤力是惊人的,一9s所谓出色的防护性能,所谓厚厚的防护装甲,所谓先进的“接触”型爆炸反应模块,统统在14毫米口径滑膛炮发射出的钨芯长杆尾翼脱壳穿甲弹要面前不堪一击,那些飞溅的爆炸反应模块中,厚厚的复合装甲也如同木板一样的脆弱不堪,直接被洞穿,金属射流在车舱内飞溅,一辆辆战车被点燃成为一堆堆的翻滚着烟火的破碎残骸。

    可怕的殉爆中,殉爆弹药将坦克的炮塔直接掀翻出去,那卷起的火浪殃及池鱼地把附近的数名步兵也一同给卷飞。几辆仅存的一7在引擎的咆哮声中慌忙后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