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布尔大学,深受伊朗革命影响。1982年春,伊尔凡卡格里奇在德黑兰亲眼看见了革命后的伊朗,回国后秘密筹建武装组织,试图在土耳其发动伊斯兰革命。1984年年末,该组织在伊斯坦布尔抢劫一家珠宝店,遭到警方拘捕,伊尔凡卡格里奇逃亡伊朗。1987年,伊尔凡卡格里奇持伊朗护照回国,定居在库尔德人城市巴特曼,创建伊斯兰运动组织,招募武装分子,具有明显的暴力色彩。伊斯兰运动组织的宗旨,是通过10年的努力,在土耳其建立遵循沙里亚的伊斯兰国家。1990年3月,伊尔凡卡格里奇在伊斯坦布尔qiāng杀著名的世俗派记者切廷艾米克。同年9月,伊斯兰运动组织成员在伊斯坦布尔qiāng杀另一著名世俗派作家图兰杜尔苏恩。1991年12月,伊斯兰运动组织试图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世俗集会上制造bàozhà事件,未遂。1992年6月,伊斯兰运动组织试图在伊斯坦布尔再次制造bàozhà事件,未遂。1996年3月,伊尔凡卡格里奇被警方拘捕。2000年7月,伊尔凡卡格里奇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植根于救国党青年运动,创立者是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也名萨利赫米尔扎贝尤格鲁。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出生于东南部的埃尔津詹,1984年创立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旨在以土耳其为基地,建立跨越国界的伊斯兰国家,具有逊尼派色彩,反对什叶派和阿拉维派,强调穆斯林的圣战义务。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的成员主要分布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大都来自库尔德人移民。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的暴力活动达到顶峰。1998年,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和其他领导人被捕,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政治复兴的主要力量是具有合法地位的苏非教团。所谓的苏非主义(Sufism),系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苏非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本意为羊毛;苏非主义的信徒常身穿羊毛粗衣,以示简朴,故而得名。苏非主义最初始于禁yù主义的生活方式,继而融入神秘主义的思想倾向,至12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进入制度化和组织化的发展阶段,形成诸多苏非教团。土耳其的苏非教团,一部分恪守传统主义,奉行非政治化的宗教原则;另一部分崇尚现代伊斯兰主义,强调宗教政治化的信仰原则,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xìng。凯末尔时代,一党制政府对于宗教势力采取高压政策,苏非教团的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秘密的政治宣传和非法的武装叛乱。多党制时代,苏非教团参与土耳其政治生活的首要方式是与诸多合法政党建立密切的联系,进而借助于政党政治的形式阐述和宣传相应的宗教政治纲领。

    拜克塔什教团(Bektashiyyah)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呼罗珊人拜克塔什在安纳托利亚创建的苏非教团,自15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完整的宗教组织和严格的信仰体系,社会影响随之扩大。拜克塔什教团的主要特征,在于浓厚的什叶派色彩,崇拜什叶派伊玛目阿里,甚至将伊玛目阿里与先知穆罕默德相提并论。奥斯曼帝国时期,拜克塔什教团与苏丹近卫军团联系密切。1826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平息近卫军团的反叛后,拜克塔什教团遭到官方取缔,直到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当政期间得以重建。1925年,凯末尔政府再度取缔拜克塔什教团,禁止拜克塔什教团的政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启动和多党制的政治实践,拜克塔什教团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参与政党政治的重要社会力量。多党制时代,拜克塔什教团先后支持民主党和民族党。由于逊尼派是土耳其穆斯林的主要派别,随着伊斯兰主义的复兴和伊斯兰运动的高涨,具有什叶派色彩的拜克塔什教团逐渐被边缘化,在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