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况,他曾允许拉古萨用意大利手稿代替贡金。他熟悉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诗篇并尝试写诗。他全然没有顾及先知穆罕默德关于绘像的禁令,不仅收藏大量名贵绘画,而且于1480年即去世之前一年,令威尼斯人金蒂尔贝里尼为他画像,这幅画现藏威尼斯来亚得美术馆。他在伊斯坦布尔营造新的宫殿,将衰败的基督教堂改建成清真寺,并在法蒂赫清真寺附近建设多所高等宗教学校,聘请伊斯兰世界的饱学之士前来授课,其中包括阿劳德丁图西(Alauddin Tusi)、布尔萨里宏卡扎德穆斯里胡德穆斯塔法艾芬迪(Bursali Hocazade Muslihiddin Mustafa Efendi)和米弗拉纳阿卜杜尔克里木艾芬迪(Mevlana Abdulkerim Efendi)。穆罕默德二世时代,曾经破败不堪的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再次成为首屈一指的文化中心。巴叶济德二世(Bayezid II,14811512年在位)爱好科学和诗歌,利用希腊和保加利亚的专家修造街道和桥梁,而巴叶济德清真寺是这一时期最为宏伟的宗教建筑。塞里姆一世(Salim I,14671520年,15121520年在位)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于1904年在德国出版。他还尊敬学者,奖掖学术。

    16世纪前中期是奥斯曼帝国文化的鼎盛时代。苏莱曼一世(Suleiman I,14941566年,15201566年在位)是奥斯曼帝国史上富有学养的开明专制君主的典范。他擅长写作诗歌和散文,曾将“穆希比”作为诗歌笔名,并留下《战争日记》一书。苏莱曼一世当政时期,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修建街道、桥梁、学校、医院、驿站和浴池等公共设施,首都面貌焕然一新。他在四处征战之余,还在各地广建清真寺,重修著名学者的坟墓,以此弘扬伊斯兰文化。1535年帝国军队征服伊拉克后,苏莱曼一世下旨在巴格达城内为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创始人艾布哈尼法兴建清真寺,并重修苏非派卡迪里教团创始人吉拉尼屡遭破坏的坟墓。15501557年间他下令建筑学家锡南在伊斯坦布尔督造苏莱曼清真寺,该寺后来被誉为奥斯曼建筑史上“最富丽堂皇的纪念碑”。

    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是奥斯曼帝国文化的转型阶段。艾哈迈德三世(Acomd III,16731736年,17031730年在位)在大维齐尔达乌德易卜拉欣帕夏的诱导下,率先追求法国王室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情趣。艾哈迈德三世时代,大维齐尔受命在首都近郊督造苏丹的“逍遥宫”(Sa’dabat),刻意仿效法国枫丹白露宫的建筑风格,新建的别墅、园林、喷泉、凉亭和浴室开始出现打断的挑檐板、成群的壁柱、卷边形牌匾等,法国的建筑艺术开始影响整个帝都。同时,引自欧洲的名贵花卉郁金香盛开于伊斯坦布尔的皇宫和别墅,故艾哈迈德三世统治时期被称为“郁金香时代”(The Tulip Period)。此后,“政治和经济的瓦解并非与大多数文化领域的衰落同步发生。相反,由于苏丹此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皇宫中能够推动和实践的文化事业上,不受军事和政治问题的困扰,也由于部长们和总督们一样总是极力仿效他们的主人,所以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帝国瓦解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化上的领军人物。由于古典时代的活力继续发挥作用,这样也许抵消了日益增长的混乱对社会所有阶级的影响”。[1]

    郁金香时代建筑风格的代表艾哈迈德三世喷泉

    关于奥斯曼帝国文化成就的历史地位,学界争议不断,莫衷一是。欧洲国家的诸多学者对奥斯曼帝国的文化成就充满傲慢和偏见,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重新学习古典知识以前,穆斯林思想家仅仅充当这些知识的存储器。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